[發明專利]降低環境噪音的耳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769175.1 | 申請日: | 2019-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31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姚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敏 |
| 主分類號: | H04R1/10 | 分類號: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5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環境 噪音 耳機 | ||
一種耳機,具有電聲輸入傳感器,用于接收聲音信號并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在處理一部分電信號的基礎上,將語音活動檢測器配置為:檢測近端語音活動、遠端語音活動和無語音活動,當分別存在于由電聲傳感器接收的聲音信號中時,以及選擇各自的模式,其選擇編碼在控制信號中。第一處理器由聲音活動檢測器控制,以在輸出信號中至少在控制信號指示存在遠端聲音活動的模式時,降低遠端聲音活動的可理解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話噪聲消除系統,用于減少與移動電話通話相關的噪聲,從而減少對他人的干擾,并增加移動電話用戶的隱私。
背景技術
耳機可能有不同的功能,其中一個作為電話接收器,屬于呼叫的近端方的用戶戴著耳機捕捉她的聲音,并將其傳輸給呼叫的遠端方的一個或多個人員,并接收和復制一個或多個遠端人員的聲音作為聲音信號。耳機在各種情況下使用,通常情況下,當耳機的使用者在附近有其他人交談的地方時,例如大聲交談。這可能是辦公室或其他地點(如呼叫中心)的情況。與此相關的經驗是,耳機用戶報告了遠端人員能夠聽到的問題,并且有時能夠理解佩戴耳機的人員附近的人員所說的話。因此,耳機麥克風不僅捕捉到耳機用戶的聲音,而且捕捉到在用戶附近交談的人的聲音。這一問題在電話交談應保密時尤為明顯。
傳統的、非定向的噪聲抑制方法無法適當地抑制環境噪聲,例如耳機佩戴者附近的人以(干擾)講話的形式發出的噪聲。更具體地說,現有技術未能提出一種基于硬件的環境噪聲抑制方法,該方法具有單麥克風的可用性,同時能夠抑制耳機用戶附近發生的語音形式的噪聲。現有技術尚未解決這個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耳機,該耳機能夠傳遞代表佩戴者言語的信號,而當該信號被復制為聲音信號時,佩戴者附近的人的言語不太可能被理解。不太可能被理解為佩戴者附近的一個或多個人員的講話更難被聽到或理解。它是一個對象,與產生要從耳機通信的信號有關,為耳機提供噪聲抑制,代表兩者之間的權衡,一方面,保持或提高佩戴者講話的可懂度或質量,另一方面,積極減少佩戴者附近人員的可懂度講話。當耳機包括一個麥克風或沒有波束形成意味著從耳機上的多個麥克風接收信號時,為耳機提供符合上述對象的噪聲抑制是一個額外的對象。它的目標是提供符合上述權衡的耳機,同時保持較低的處理延遲。提供一種耳機,其包括:一種電聲輸入傳感器,其設置為接收聲音信號并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發送器;語音活動檢測器;和第一處理器,耦合以接收電信號并響應來自語音活動檢測器的控制信號而向發送器生成輸出信號;其中,在處理電信號的一部分的基礎上,將語音活動檢測器配置為:檢測近端語音活動、遠端語音活動和無語音活動,當分別存在于電聲傳感器所拾取的聲音信號中時,以及選擇各自的模式,其選擇在控制信號中指示;其中,第一處理器由語音活動檢測器控制以減少輸出信號中的,至少在控制信號指示存在遠端語音活動模式的時間段內,遠端語音活動的可理解性。
因此,當電聲傳感器接收到的聲音信號中分別存在時,耳機會檢測近端聲音活動、遠端聲音活動和無聲音活動。作為對被檢測的響應,語音活動檢測器選擇各自的模式,例如通過狀態機,并將各自的模式傳送給第一處理器,第一處理器被配置為(例如通過編程)以減少,在輸出信號中,當控制信號指示遠端語音活動的模式存在時,至少在部分時間段內遠端語音活動的可理解性。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透視圖中的耳機和帶有處理器的耳機的方框圖;
圖2顯示了帶有語音活動檢測器的處理器的框圖;
圖3顯示了語音活動檢測器的框圖;
圖4說明了麥克風信號;
圖5說明了處理過的麥克風信號。
具體實施方式
圖1顯示了透視圖中的耳機和帶有處理器的耳機的方框圖。如透視圖所示,耳機101可具有帶耳杯的外殼103、耳上型或耳上型,以及從外殼103延伸的麥克風臂10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敏,未經姚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691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