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分離器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60205.2 | 申請日: | 2019-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76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多田和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M13/04 | 分類號: | 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銀姬;李馨 |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離器 單元 | ||
1.一種油分離器單元,為將在內燃機(1)產生的竄缸混合氣中所含的油霧分離出來的油分離器單元(102),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游側構件(40),其設置于竄缸混合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具有供竄缸混合氣通過的開口部(43);
下游側構件(50),其設置于竄缸混合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具有供竄缸混合氣碰撞的碰撞部(51);以及
多孔材料(60),其具有與所述上游側構件(40)對置的第1面(62)和與所述下游側構件(50)對置的第2面(61),并形成為規定厚度的大致矩形狀,捕捉通過了所述開口部(43)的竄缸混合氣中所含的油霧,
所述上游側構件(40)具有與所述第1面(62)對置的上游側對置面(41a)和從所述上游側對置面(41a)突設,與所述第1面(62)抵接并支承所述第1面(62)的間隔件(42),
所述下游側構件(50)具有與所述第2面(61)對置的下游側對置面(51b)和從所述下游側對置面(51b)突設,與所述第2面(61)抵接并支承所述第2面(61)的加強筋(55),
所述間隔件(42)向第1方向延伸,所述加強筋(55)向與所述第1方向大致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間隔件(42)在其前端部具有支承所述多孔材料(60)的第1面(62)的支承面(42a)和從該支承面(42a)突出的突起部(42b),
所述加強筋(55)在其前端部具有支承所述多孔材料(60)的第2面(61)的支承面(55a)和從該支承面(55a)突出的突起部(55b)。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強筋(55)的剖面大致呈矩形狀,所述第2方向大致為重力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側構件(40)具有向所述第1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并分別構成為大致板狀的多個所述間隔件(42),
所述下游側構件(50)具有向所述第2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個所述加強筋(5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口部(43)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
所述多個間隔件(42)包括隔著所述開口部(43)在所述第1方向相互分離的多個一端側間隔件(42)和多個另一端側間隔件(42),
所述多個加強筋(55)分別對應所述開口部(43)、所述多個一端側間隔件(42)、所述多個另一端側間隔件(42)而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側構件(40)在相對于所述間隔件(42)靠寬度方向外側的所述上游側對置面(41a)具有凹部(46、47),
所述下游側構件(50)具有:
法蘭部(52、53),其與所述凹部(46、47)嵌合;
連結部(54),其沿著通過所述開口部(43)后的竄缸混合氣的流動方向延伸,一端部與所述法蘭部(52、53)連接,另一端部與所述下游側對置面(51b)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側構件(40)在所述開口部(43)的周圍具有厚壁部(411),以使沿著竄缸混合氣的流動方向的所述開口部(43)的厚度增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油分離器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件(42)的所述突起部(42b)和所述加強筋(55)的所述突起部(55b)設置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彼此相同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6020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