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制備方法、使用該改性瀝青的瀝青混合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26556.1 | 申請日: | 2019-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174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芳;董曉強;張翛;王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95/00 | 分類號: | C08L95/00;C08K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粒徑 改性瀝青 制備 方法 使用 瀝青 混合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制備方法、使用該改性瀝青的瀝青混合料,該改性瀝青包括瀝青、赤泥;赤泥采用大粒徑:中粒徑:小粒徑=(3~4):2:2的配比混合;其制備方法是將高溫煅燒的三種不同粒徑赤泥按照上述質量比均勻混合后,加入瀝青均勻攪拌,制得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該赤泥改性瀝青可應用于瀝青混合料中。與單一粒徑赤泥改性瀝青相比,本發明的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在不添加其他添加劑與改性劑的條件下,具有優良的高、中、低溫性能,可很好的應用與瀝青路面中,不僅緩減赤泥堆放給社會和環境所帶來的沉重負擔,而且開拓了優質廉價的改性瀝青,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瀝青再生材料、廢舊材料作為膠粉的改性瀝青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制備方法、使用該改性瀝青的瀝青混合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事業快速發展,以良好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中溫抗疲勞性為要求的高性能改性瀝青在路面工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以SBS聚合物、橡膠等為主的常規瀝青改性材料成本昂貴,供應量小,使得我國改性瀝青材料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劇。
赤泥以工業廢棄物為主要來源,其具有熔點高、顆粒粒徑微小等物理特性,在瀝青改性方面有很大應用潛力,也是極為環保的一種做法。將赤泥作為瀝青改性材料應用于路面工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發揮赤泥的建筑材料性能,緩解我國改性瀝青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可實現對赤泥的無害化處理,緩減其給社會和環境所帶來的沉重負擔;這種一舉兩得的效果,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發明人分別對25目-100目,100目-300目,300目-500目粒徑赤泥按照不同配比配置的赤泥改性瀝青的高、中、低溫性能進行試驗研究,發現其存在問題分別如下:1)25目-100目粒徑赤泥: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高溫性能緩慢增加,低中溫性能緩慢衰減,在不同含量下均無法同時滿足高低溫性能要求;2)300目-500目粒徑赤泥: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高溫性能快速增加,與此同時,低中溫性能迅速衰減,因此在不同含量下均無法同時滿足高低溫性能要求;3)100目-300目粒徑赤泥:隨著赤泥含量的增加,在不同含量下同樣無法同時滿足高中低溫性能要求。
由于單一粒徑的赤泥無法同時滿足赤泥改性瀝青的高中低溫性能,為赤泥在瀝青路面的應用帶來顯著困難,對于這一問題,已公知的解決方法為在赤泥改性瀝青中添加其他改性劑進行瀝青性能改善,如在通過添加改性劑、乳化劑、增塑劑等改善赤泥瀝青的高低溫性能。這些方法雖然對瀝青路用性能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但增加了大量的瀝青生產成本,也不利于赤泥污染物的充分回收利用。
鑒于此,發明人經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的性能測試研究發現,將三種不同粒度(25目-100目,100目-300目,300目-500目)赤泥按照一定比例均勻混合后,與瀝青拌合所制備的改性瀝青,可以同時對瀝青的高中低溫性能改善,從而得到路用性能優良的多粒度赤泥改性瀝青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的制備方法,其是為了生產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該改性瀝青的瀝青混合料。
本申請的方案如下:
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包括:瀝青與赤泥;以重量份數計,瀝青為100份,赤泥為10-14份;
其中,赤泥以重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制成:25目-100目的大粒徑赤泥顆粒3-4份,100目-300目的中粒徑赤泥顆粒2份,300目-500目的小粒徑赤泥顆粒2份。
一種多粒徑赤泥改性瀝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赤泥顆粒:將一定量的赤泥粉碎磨細后,用篩分法制備大粒徑、中粒徑、小粒徑的赤泥顆粒,并置于馬弗爐中煅燒后取出,冷卻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265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