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25207.8 | 申請日: | 2019-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704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凱;郭敘森;古劍鋒;郭思璐;楊鋮章;許子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246 | 分類號: | G06T7/246;G06N3/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陳偉斌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數據 三維 物體 檢測 跟蹤 方法 | ||
1.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輸入前后兩幀由點云數據和圖像數據組成的關鍵幀數據,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其中的點云數據在俯視圖方向上投影結構轉化成BEV圖;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兩關鍵幀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圖,并將提取的特征圖輸入區域特征提取模塊,分別得到兩個關鍵幀的候選框集合;
步驟三:所述候選框在特征圖中截取特征塊和調整尺寸,然后輸入分類網絡與框回歸網絡,得到物體的類別和三維框位置;
步驟四:對步驟二中提取的兩個關鍵幀的數據做相關操作得到相關特征圖,所述候選框在相關特征圖中截取特征塊和調整尺寸,然后輸入回歸網絡得到兩個關鍵幀對應物體的三維框的偏移量;
步驟五:根據物體的三維框和三維框對應的偏移量,運用插值法得到兩個關鍵幀數據之間的其他幀數據的物體的三維框,從而得到所有幀中的物體的三維檢測結果;
步驟六:根據檢測結果,對所有幀數據對應的物體相互關聯,得到跟蹤結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一中,對圖像數據進行歸一化,然后裁剪到1200x360px;對點云數據,取范圍在[-40,40]x[0,70]x[0,2.5]m內的點,然后去除掉在圖像范圍外的點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中,所述特征提取基于VGG16的結構并加入特征金字塔結構,對兩個關鍵幀圖像數據進行數據提取,分別得到點云特征圖和圖像特征圖;將兩個特征圖輸入RPN預測,得到若干個三維候選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中,對候選框進行非極大值抑制算法得到K個提取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三中,所述提取框分別在點云特征圖和圖像特征圖上截取相應的特征塊,調整至相同大小后經過多視角融合后通過全連接網絡分類和回歸,得到對應物體的三維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四中,計算前后兩幀的圖像特征圖和點云特征圖的卷積互相關特征,得到相關特征圖Cimgt,t+τ和Cpct,t+τ;使用所述提取框分別在Cimgt,t+τ和Cpct,t+τ特征圖上截取相應的特征塊,調整至相同大小后再進行兩個視角的特征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圖Cfusiont,t+τ;將所述融合特征圖輸入全連接網絡,得到兩關鍵幀對應物體的三維框偏移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三中和所述步驟四中,對三維框和三維框偏移量進行非極大值抑制算法進行篩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流數據的三維物體檢測與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六中,得到所有幀的檢測結果后,使用IOU Tracker算法關聯不同幀的三維框;具體為先設定一個重疊程度閾值,如果前后兩幀圖像的物體三維框的重疊程度超過該閾值,則判斷為同一物體,相反,則認為不是同一物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2520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