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24141.0 | 申請日: | 2019-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077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駱雅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駱雅雅 |
| 主分類號: | G01B5/24 | 分類號: | G01B5/24;G01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銘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317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位移 原理 管道 間距 偏移 檢測 裝置 | ||
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涉及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右側活動連接有限位塊,復位彈簧的左側且位于傳動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擋板,傳動桿貫穿并延伸至限位塊的外側。該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當管道向外側偏轉運動時,接觸塊一和接觸塊二之間的距離增大,通過主動桿一和主動桿二帶動傳動桿和連桿同步向左運動,當管道向內偏移時,則接觸塊一和接觸塊二之間的距離減小,此時傳動桿和連桿同步向右運動,實現了該裝置準確檢測管道偏移的目的,保證了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減少測量時間的同時提好了施工的進度,間接的節省了一定的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進行工程管道鋪設時,需要保證相鄰兩根管道之間的平行度,以方便后續的固定作業,如果管道發生了偏轉位移,會造成管道之間的距離不同即兩根管道之間為非平行狀態,通過平行線的原理可知,管道的長度越長則兩根管道兩端的距離差距誤差越大,因此在進行固定前需要對管道之間的平行度進行檢測。
由于管道偏移時的距離一般較小,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出來,受生產成本和施工條件的限制,又無法利用水平儀進行檢測,因此施工人員一般會利用卷尺等工具對兩根管道之間的距離測量,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往往需要對不同的位置進行多次測量,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降低了工程的進度,但是,人工測量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影響了數據的真實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發明者提出了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具備可準確檢測管道偏移和偏移方向的優點,同時可將管道的位移量直接標示出來,提高了成產的效率和檢測結果的精度。
實用新型內容
為實現上述準確檢測管道偏移和偏移方向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基于位移量原理的管道間距偏移檢測裝置,包括傳動桿、復位彈簧、限位塊、連桿、從動桿、定位螺栓、傳動輪、活動桿、滑塊、從動輪、標桿、刻度盤、主動桿一、主動桿二、接觸塊一和接觸塊二。
上述結構的位置及連接關系如下:
所述傳動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右側活動連接有限位塊,所述復位彈簧的左側且位于傳動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擋板,所述傳動桿貫穿并延伸至限位塊的外側,所述限位塊的尺寸大于復位彈簧的尺寸,并且所述傳動桿、復位彈簧和限位塊的中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傳動桿的右端活動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遠離傳動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從動桿,所述從動桿為“L”形結構且兩條邊之間的角度為鈍角,所述從動桿遠離連桿的一端與滑塊活動鉸接,即從動桿通過滑塊與活動桿活動連接,所述從動桿的正面活動連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從動桿的右側活動連接有傳動輪,所述傳動輪的外側活動連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由塊狀結構和桿狀結構兩部分組成,該塊狀結構的形狀為圓形且圓心與傳動輪的圓心在同一直線上,該塊狀結構位于傳動輪的正面且二者活動連接,該桿狀結構的中線始終位于傳動輪的一條直徑上,所述活動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滑塊。
所述傳動輪的右側活動連接有從動輪,所述傳動輪的尺寸大于從動輪的尺寸,二者的圓心在同一直線上且呈相互嚙合狀態,所述從動輪的正面活動連接有標桿,所述標桿的中線位于從動盤的圓心上且始終與從動盤的一條直徑重合,以從動盤的圓心為參照,位于其左側部分標桿的長度小于位于其右側部分標桿的長度,并且所述標桿的總長度大于從動輪到刻度盤之間的距離,所述從動輪的右側活動連接有刻度盤,所述傳動桿的左端分別活動連接有主動桿一和主動桿二,所述主動桿一和主動桿二遠離傳動桿的一端分別活動連接有接觸塊一和接觸塊二。
作為優選,所述刻度盤的形狀為曲面,并且所述刻度盤的中心與傳動輪和從動輪的圓心在同一直線上,以刻度盤的中線為參照將其分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的尺寸相同且表面的標數呈對稱分布。
作為優選,所述主動桿一和主動桿二的規格尺寸均相同,所述主動桿一和主動桿二的鉸接處與傳動桿的左端活動連接,所述主動桿一與傳動桿之間的角度和主動桿二與傳動桿之間的角度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駱雅雅,未經駱雅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241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