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鏡頭、相機模組及拍攝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18291.0 | 申請日: | 2019-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74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4 | 分類號: | G02B15/14;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遠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徐靜 |
| 地址: | 5238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鏡頭 相機 模組 拍攝 設備 | ||
1.一種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沿著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棱鏡、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及第三透鏡組;其中:
所述棱鏡相對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面保持固定;
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棱鏡之間設置有第一光闌;
所述第二透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或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設置有第二光闌;
當所述光學鏡頭進行短焦狀態和長焦狀態的切換時,所述棱鏡固定不動,所述第一透鏡組及所述第一光闌均相對所述棱鏡固定,所述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及第二光闌均沿著所述光學鏡頭的光軸相對所述棱鏡移動,以使得在所述長焦狀態時,所述第一光闌為孔徑光闌,所述第二光闌為消雜光光闌,在所述短焦狀態時,所述第二光闌為孔徑光闌,所述第一光闌為消雜光光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組依次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一鏡片和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透鏡組依次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三鏡片、第四鏡片和第五鏡片;所述第三透鏡組依次包括相對固定的第六鏡片和第七鏡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闌設置在所述第一鏡片的物側面上;當所述第二光闌位于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時,所述第二光闌設置在所述第三鏡片的物側面上,以隨所述第二透鏡組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闌設置在所述第一鏡片的物側面上;當所述第二光闌位于所述第二透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時,所述第二光闌設置在所述第六鏡片的物側面上,以隨所述第三透鏡組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闌的物理口徑為D1,所述第二光闌的物理口徑為D2,
當所述光學鏡頭處于長焦狀態時,所述第一光闌所在位置的光束口徑為A1,所述第二光闌所在位置的光束口徑為A2,其中D1=A1,D2A2;
當所述光學鏡頭處于短焦狀態時,所述第一光闌所在位置的光束口徑為B1,所述第二光闌所在位置的光束口徑為B2,其中D2=B2,D1B1。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鏡片、所述第二鏡片、所述第三鏡片、所述第四鏡片、所述第五鏡片、所述第六鏡片、及所述第七鏡片均為非球面鏡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光闌位于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時,
若所述光學鏡頭由長焦狀態切換為短焦狀態時,所述第三透鏡組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由像側至物側移動,所述第二透鏡組及所述第二光闌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由物側至像側移動;
當所述光學鏡頭由短焦狀態切換為長焦狀態時,所述第三透鏡組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由至物側至像側移動,所述第二透鏡組及所述第二光闌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由像側至物側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光學鏡頭處于長焦狀態時,焦距f=23mm、F/#=4.4、視場角為20度;當所述光學鏡頭處于短焦狀態時,焦距f=14mm、F/#=3.2、視場角為30.5度。
9.一種相機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及
位于所述光學鏡頭像側的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接收經過所述光學鏡頭的光信號并將所述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10.一種拍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權利要求9所述的相機模組;及
機殼,所述相機模組設置在所述機殼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1829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