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動信號分類算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08045.7 | 申請日: | 2019-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72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松;胡燕祝;劉娜;熊之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lmd ica pnn otdr 振動 信號 分類 算法 | ||
本發明涉及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動信號分類算法,是一種對振動信號進行識別分類的方法,屬于信號處理與機器學習領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1)確定相鄰極值點的平均值和包絡估計值;(2)確定剩余信號;(3)確定調頻信號和包絡信號;(4)進行LMD分解,確定第一個PF分量;(5)建立ICA數學模型;(6)構建PNN神經網絡;(7)確定輸出變量的判別函數。本發明克服了小波分解自適應較差和EMD分解的模態混疊與端點效應問題,利用PNN神經網絡可以用線性學習算法完成非線性學習算法的優勢,與LMD相結合,取得了較高的分類準確率。為振動信號識別分類領域提供了一種擁有較高分類準確率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號處理與機器學習領域,主要是一種對Φ-OTDR振動信號進行識別分類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Φ-OTDR振動信號分類問題,主要是利用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一般的處理流程是先對信號進行去噪,分解,提取有用特征,最后根據提取的特征訓練模型實現分類。對于振動信號分解問題,常用的方法有小波分解、EMD分解等分解方法,小波分解適用性較差,而EMD分解過程中又容易出現模態混疊和端點效應的情況。此外,由于信號復雜多變,在提取信號特征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時頻精度低、虛假成分干擾的情況,從而影響到后續信號分類的準確率。對于振動信號分類問題,傳統的依靠梯度下降法的神經網絡雖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但是在模型訓練過程中收斂速度太慢,導致訓練時間過長,此外還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極小值、收斂速度慢、對初始設置的參數依賴性很強等問題。特別是對于一些深度的神經網絡,有可能出現梯度爆炸或者梯度消失等情況。
關于Φ-OTDR振動信號分類的應用,在很多領域的發展都相對成熟。例如,利用決策樹、SCN以及各種神經網絡算法在建筑結構監測、周界安防報警、智能交通等方面都實現了較好的振動信號識別分類。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石油化工、土木工程、隧道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在振動信號的分類精度和速度方面,都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因此,要實時準確地實現振動信號分類,達到振動信號分類的要求,必須要建立一種高效、準確的Φ-OTDR振動信號分類方法,有效的減少識別時間,提高Φ-OTDR振動信號的分類準確率,為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眾多應用領域提供實時、準確的異常信號分類,以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提前做出決策。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動信號分類算法,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技術方案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原始振動信號x(t)的相鄰極值點的平均值mi和包絡估計值ai:
式中,mi表示相鄰極值點的平均值,ai表示包絡估計值,ni和ni+1分別表示第i個和第i+1個局部極值點。
(2)確定剩余信號h11(t):
將mi和ai用折線連接起來,再利用滑動平均法對其進行平滑處理,從而得到局部均值函數m11(t)和局部包絡估計函數a11(t)。將局部均值函數m11(t)從原始振動信號x(t)中分離出來,得到剩余信號h11(t),即:
h11(t)=x(t)-m11(t)
式中,h11(t)表示剩余信號,x(t)表示原始振動信號,m11(t)表示局部均值函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0804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