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定位RFID標簽的方法、系統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705159.6 | 申請日: | 2019-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819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帕維爾·尼基丁;瑞尼·馬丁內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手持產品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蔣駿;陳嵐 |
| 地址: | 美國南卡***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向散射信號 相位角 詢問信號 無線電收發器 發送 主控制單元 距離選擇 設備響應 最終距離 響應 | ||
本發明題為“用于定位RFID標簽的方法、系統和裝置”。本文提供了一種用于確定RFID標簽距離的RFID讀取器系統和方法。所述RFID讀取器響應于第一RF詢問信號的發送接收來自RFID標簽的第一反向散射信號,并所述確定第一反向散射信號的第一相位角。無線電收發器設備響應于第二RF詢問信號的發送接收第二反向散射信號,并確定所述第二反向散射信號的第二相位角。主控制單元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角和所述第二相位角確定所述RFID讀取器與所述RFID標簽之間的多個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并且相對于所確定的第二距離選擇所述多個第一距離中的一者作為最終距離。
技術領域
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案整體涉及射頻識別(RFID)系統,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定位RFID標簽的方法、系統和裝置。
背景技術
RFID(射頻識別)是可用于獲取、存儲和管理與附接到RFID標簽的對象相關的所有必要信息的射頻技術。RFID系統廣泛用于多種應用領域,諸如身份管理、訪問管理、項目跟蹤等。
申請人已經識別出許多與常規RFID系統相關的缺陷和問題。通過所付努力、智慧和創新,包括在本公開的實施方案中的開發解決方案已經解決了許多這些識別的問題,本文詳細描述了這些解決方案的許多示例。
發明內容
本文公開了一種用于定位RFID標簽的系統和方法。RFID讀取器系統包括RFID讀取器、無線電收發器設備和主控制單元。RFID讀取器可被配置為響應于第一RF詢問信號的發送,接收來自RFID標簽的第一反向散射信號。RFID讀取器還可被配置為確定所接收的第一反向散射信號的第一相位角。無線電收發器設備可被配置為響應于第二RF詢問信號的發送,接收來自RFID標簽第二反向散射信號。此外,該收發器設備可被配置為確定所接收的第二反向散射信號的第二相位角。主控制單元耦合到RFID讀取器和無線電收發器設備,該主控制單元被配置為基于由RFID讀取器確定的第一相位角來確定RFID讀取器和RFID標簽之間的多個第一距離。主控制單元還可被配置為基于由無線電收發器確定的第二相位角來確定RFID讀取器和RFID標簽之間的第二距離。主控制單元可被配置為基于所確定的第二距離,選擇所述多個第一距離中的一者作為RFID讀取器和RFID標簽之間的最終距離。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選擇的第一距離最接近所確定的第二距離。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RFID讀取器可在高頻帶下操作,并且無線電收發器設備可在低頻帶下操作。因此,第一RF詢問信號的第一波長短于第二RF詢問信號的第二波長。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RF詢問信號的發送可與第一RF詢問信號的發送同時進行。在一個另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二RF詢問信號和第一RF詢問信號可以時間交替方式發送。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反向散射信號和第二反向散射信號可由RFID標簽同時發送。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第一反向散射信號和第二反向散射信號可基于時間間隔發送。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RF詢問信號和/或第二RF詢問信號被配置為使RFID標簽通電,其中通電的RFID標簽用于通過RFID標簽中的饋電端子為第一天線結構和第二天線結構供電。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RFID標簽的標簽天線可被調諧為可在不同的頻帶下操作。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RFID標簽的標簽天線可包括不同的子天線,每個子天線被配置用于對應的頻帶。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來自多個RFID標簽的RFID標簽可包括標簽天線。標簽天線還可包括可在第一頻帶中操作的第一天線結構,該第一天線結構被配置為基于所接收的第一RF詢問信號生成第一反向散射信號。另外,可在第二頻帶中操作的第二天線結構可被配置為基于所接收的第二RF詢問信號生成第二反向散射信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天線結構可電磁耦合到第二天線結構。第一天線結構可被配置為反向散射高頻帶信號,第二天線結構可被配置為反向散射低頻帶信號。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RFID標簽的標簽天線包括不同的子天線,每個子天線被配置用于對應的頻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手持產品公司,未經手持產品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051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