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替運行的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691821.7 | 申請日: | 2019-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168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翔;朱召軍;張金菊;王賓;張瑜倩;張紅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正大環境科技咨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C02F3/32;C02F3/34;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戴立亮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段 垂直潛流人工濕地 二級生化處理 深度處理系統 交替運行 人工濕地 深度處理 進水管 污水處理 污水凈化效果 多組并聯 進水閥門 使用壽命 運行能耗 出水端 進水端 出水 加水 進水 排空 同組 閑置 污水 | ||
一種交替運行的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系統,包括多組并聯設置的污水處理通道,每個污水處理通道均包括一個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和一個SBR池,所有SBR池均與同一個進水管連接且通過設置在進水管上的進水閥門切換,從而達到向不同的SBR池內加水的目的,每個SBR池的出水端均與同組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進水端連接,SBR池的內部進行二級生化處理工段,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內部進行深度處理工段,二級生化處理工段和深度處理工段均包括“進水?反應?出水?排空閑置”四個階段,總之本發明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能耗低、使用壽命長、污水凈化效果好和能夠不間斷處理污水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交替運行的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的現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基本解決了城市污水排放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但是近年來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卻遇到的許多問題,由于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如果采用傳統的污水深度處理不僅耗能高、操作繁瑣、出水不穩定,同時也無法對這些污水進行廢物利用;而人工濕地作為近年來不斷成熟的污水處理技術則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在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尤其在小水量污水深度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目前人工濕地處理污水除了造價便宜、維護方便、耗能低、出水水質穩定、可以用于灌溉等優點外,也有一些缺點。
相比于其他污水處理系統,人工濕地主要通過生物作用和吸附作用來凈化污水,所以受溫度或者氧氣含量等因素影響比較大,所以現有的人工濕地在冬季使用效果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時現有的人工濕地如果不進行特別的處理,其底部很容易形成不利用污水凈化的厭氧環境,嚴重影響微生物的脫氮效率,所以單獨使用人工濕地仍然具備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有些人工濕地通過與其他污水處理設備串聯的形式來降低人工濕地的負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互補的作用,但是現有的其他污水處理設備和人工濕地結合的方式非常的簡單,并且還一般設置有二沉池,占地面積大,運行成本高,同時在人工濕地的內部均未設置閑置階段,很容易因為人工濕地的不間斷運行,導致基質內部的堵塞,減少設備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傳統污水深度處理耗能高、操作繁瑣、出水水質不穩定的問題和常規人工濕地單獨使用基質堵塞快、脫氮效果不佳、基質層底部厭氧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交替運行的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系統。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交替運行的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系統,包括多組并聯設置的污水處理通道,每個污水處理通道均包括一個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和一個SBR池,所有 SBR池均與同一個進水管連接且通過設置在進水管上的進水閥門切換,從而達到向不同的 SBR池內加水的目的,每個SBR池的出水端均與同組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進水端連接,SBR池的內部進行二級生化處理工段,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內部進行深度處理工段,二級生化處理工段和深度處理工段均包括“進水-反應-出水-排空閑置”四個階段。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式,SBR池和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均為半地下設置,SBR池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進水口高于第二出水口設置且均位于在地面的上方,第一出水口高于第二進水口設置且第一出水口和第二進水口在豎直方向均位于第一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式,第一SBR處理池、第二SBR處理池、與第一SBR處理池連接的第一人工濕地和與第二SBR處理池連接的第二人工濕地,第二SBR處理池設置在第一SBR處理池的后方,第一SBR處理池的后端和第二SBR處理池的前端共用一個池體支撐壁,第二人工濕地設置在第一人工濕地的后方,第一人工濕地的后端和第二人工濕地的前端共用一個濕地支撐壁。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式,池體支撐壁和濕地支撐壁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設置,池體支撐壁和濕地支撐壁均設置于同一直線上,第一SBR處理池和第二SBR處理池大小相同且關于池體支撐壁對稱設置,第一人工濕地和第二人工濕地大小相同且關于濕地支撐壁對稱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正大環境科技咨詢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省正大環境科技咨詢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9182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