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酵的樺樹汁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689097.4 | 申請日: | 2019-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349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段穎異;王昕悅;洪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養生堂天然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P1/02 | 分類號: | C12P1/02;C12P19/04;C12P7/22;A61K8/9789;A61Q19/00;A61Q19/02;A61Q19/08;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張欽 |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酵 樺樹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發酵的樺樹汁及其生產方法,其中所述發酵的樺樹汁是采用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底物通過發酵獲得的;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底物進行發酵的步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酵的樺樹汁及其生產方法,其中所述發酵的樺樹汁是采用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底物通過發酵獲得的;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底物進行發酵的步驟。
背景技術
樺樹為樺木科落葉喬木,目前全球大約有100個品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和寒溫帶。其中,我國境內約有29個品種,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等地。樺樹大多生長于人為干涉較少、且沒有工業污染的邊遠山區。樺樹汁(也稱樺樹液)是樺樹樹皮被劃開或樹干鉆孔流出的新鮮汁液,無色或淺黃色,無沉淀及雜質,具有淡淡的樺樹清香。樺樹汁內含大量的糖類、氨基酸、維生素、生物素、細胞分裂素、微量的礦質元素、芳香油、樺樹醇、皂角甙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保濕、抗炎、抗皺、美白等護膚功效。
現有發酵工藝對樺樹汁的利用局限于飲料和酒類領域。例如,CN107586640A公開了一種樺樹液酒發酵工藝,CN108676666A公開了一種樺樹汁蒸餾酒及其生產工藝,CN108676666A公開了一種樺樹汁啤酒及其釀造方法,其中均使用釀酒酵母發酵樺樹汁來生產含酒精飲料;CN109055170A公開了一種白樺樹液醋及其制備方法,其中樺樹汁經過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獲得總酸3%的樺樹液醋。因此,現有發酵樺樹汁的工藝目的都在于增加樺樹汁中的乙醇或乙酸含量,不能使樺樹汁具有其他活性成分,從而限制了發酵樺樹汁的應用。CN109077960A公開了一種白樺樹汁抗衰美白組合物,其中雖然使用了發酵樺樹汁作為化妝品原料,但該原料的發酵菌種、功效成分和功效不明,且存在發酵周期長達30天、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樺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俗稱白樺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褐臥孔菌屬。樺褐孔菌含有碳、鉀、氮、鈣、鋁等十余種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質、多糖類、黃酮類、多酚類化合物、甾醇、生物堿、多肽和有機酸等活性物質。樺褐孔菌產生的這些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等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液體深層發酵技術能夠縮短樺褐孔菌的生長周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菌絲體,同時使樺褐孔菌積累大量的胞內、胞外產物。盡管樺褐孔菌發酵濾液中含有多酚、多糖等活性成分(朱金衛等,2011,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第28卷第4期,616-620頁;陳才法等,2007,中草藥,第3期,358-361頁),但現有的樺褐孔菌液體深層發酵工藝都集中在菌絲體生物量和胞內產物(三萜、多糖等)的獲得,例如,參見CN160978465A,其公開了一種提高總三萜產量的發酵方法。
此外,現有工藝對樺褐孔菌發酵濾液常使用有機溶劑或濃縮處理。例如,CN104956925A公開了樺褐孔菌連續深層發酵發酵液和發酵粉的生產方法,其中將發酵濾液濃縮處理,具有較高的工藝成本;CN106434755A公開了樺褐孔菌深層發酵產物及其用途,其中使用乙醇對發酵產物進行洗脫,有機溶劑的使用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增加處理能耗。
基于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明嘗試拓展發酵樺樹汁的應用,并改善樺褐孔菌發酵濾液的使用現狀。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經研究發現,選擇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唯一或者主要底物進行發酵,可以得到一種具有改進性能的發酵樺樹汁產物,其在具有樺樹汁本身活性成分的同時還富含多糖和多酚等活性成分,從而可有利地作為皮膚外用組合物的活性原料。
因此,在一方面,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發酵的樺樹汁的方法,其包括采用樺褐孔菌作為菌株、以樺樹汁作為底物進行發酵的步驟。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發酵罐中原位熱提取在發酵步驟中得到發酵產物,以使樺褐孔菌的胞內多糖和多酚釋放到發酵液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養生堂天然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養生堂天然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890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