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供電檢測電路和受電端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688766.6 | 申請日: | 2019-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68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賜昌;山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19/00;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浙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趙潔修 |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供電 檢測 電路 受電端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電檢測電路以及受電端檢測方法,通過供電端電路的控制模塊,控制供電模塊向第一分壓模塊以及受電端電路的第二分壓模塊,提供不同的檢測電壓。再通過供電電路的控制模塊測量第一分壓模塊以及第二分壓模塊對檢測電壓分壓后,第二分壓模塊的電壓??刂颇K根據第二分壓模塊的電壓進行判斷受電電路是否符合供電端電路標準。這樣的方法通過多個電壓對受電設備的等效阻抗進行檢測,只有通過多次檢測受電設備均符合供電標準,才對受電設備進行供電,從而提高了受電設備檢測的可靠性,有效避免誤識別而燒壞受電設備的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同軸供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供電檢測電路和受電端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模擬視頻傳輸系統中,有一種同軸供電(Power Over Coaxial,POC)傳輸技術,將電源和視頻信號都通過同一根同軸線纜傳輸的硬盤錄像機和攝像機。電源通過同軸線纜傳輸,可節省獨立的供電電源線,方便工程布線,與傳統視頻傳輸方案比有明顯優勢。在POC傳輸技術中包括受電端和供電端,由于同軸供電電壓比較高,這樣對作為受電端的設備有較嚴格的要求。如果受電端不為POC設備時,接入供電端后必然會被燒壞。
現有技術中,對受電端的POC檢測是利用的一級檢測,則在對應的受電端設備中也只存在一種等效阻抗。從目前應用看,普通的受電端設備也有等效阻抗,而且不同受電端設備等效阻抗都不一樣,經常遇到某個普通受電端設備等效阻抗與POC設備一致,導致誤識別而燒壞普通受電端設備的現象。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供電檢測電路和受電端檢測方法。
一種供電檢測電路,所述的供電檢測電路包括:供電端電路和受電端電路,所述供電端電路和所述受電端電路連接;所述供電端電路包括:控制模塊、供電模塊以及第一分壓模塊,所述受電端電路包括:第二分壓模塊;
所述供電模塊的輸入端與控制模塊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供電模塊的輸出端與第一分壓模塊的輸入端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塊傳輸的使能信號,并根據所述使能信號向第一分壓模塊提供不同的電壓;
所述第一分壓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分壓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分壓模塊的檢測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分壓模塊和第二分壓模塊用于對供電模塊提供的電壓進行分壓;
所述控制模塊用于根據用戶輸入的檢測指令生成使能信號,并將所述使能信號傳輸至所述供電模塊;還用于測量所述第二分壓模塊的電壓,并且根據所述電壓判斷受電端電路是否符合供電端電路供電標準。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電模塊包括至少兩個供電單元,所述控制模塊包括至少兩個輸出端,各所述供電單元的輸入端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的各輸出端連接,各供電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分壓模塊的輸入端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電模塊包括第一供電單元以及第二供電單元;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輸出端以及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一供電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供電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第二輸出端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供電單元包括:第一電阻以及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一外部電源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與通過第一電阻與所述控制模塊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第一分壓模塊的輸入端連接;
所述第二供電單元包括:第二電阻以及第二三極管,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二外部電源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控制模塊的第二輸出端連接,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第二分壓模塊的輸入端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壓模塊包括第一等效電阻單元以及第二等效電阻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887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