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680337.4 | 申請日: | 2019-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01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韓光明;吳雷明;王守紅;張家宏;寇祥明;唐鶴軍;李兵;畢建花;徐榮;王桂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普興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揚州市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G13/00;A01C1/00;A01C1/08 |
| 代理公司: | 揚州蘇中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許春光;周青 |
| 地址: | 22500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蟲草害 種稻 水稻 化學農藥 生物農藥 農產品質量安全 除草劑 抗逆水稻 寬行稀植 生態環境 水位管理 有效解決 重要意義 施用量 除草 防治 蟲害 大苗 地耙 減量 秧苗 病害 移栽 防病 施肥 封閉 培育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優質抗逆水稻品種;(2)培育無病秧苗;(3)曬地耙田;(4)大苗移栽和寬行稀植;(5)減量施肥;(6)水位管理;(7)使用封閉除草劑;(8)使用生物農藥防治病害;(9)使用生物農藥防治蟲害。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稻蝦綜合種養水稻病蟲草害的綠色防控方法,可有效解決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中水稻的除草、防病、治蟲、保產等問題,化學農藥施用量減少90%以上,病蟲草害的防控效果達到90%以上。本發明極大地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了生態環境,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總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現代農業中化學農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但同時太過于依賴農藥的投入來保證產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且農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即稻田養殖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ikia)的模式,改模式獨有生產特點可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為防止化學農藥對小龍蝦產生毒害,迫使農戶不施用化學農藥或減量施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化學農藥,限制了水稻生產中農藥的使用。目前現有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核心是限制化學農藥使用的種類、劑量、時間和殘留量。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是在現有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基礎之上,有所取舍,并不是全部照搬。首先,稻蝦種養模式中因稻田中放養小龍蝦,對水稻化學農藥使用的種類、劑量、休藥期等要求更為嚴格,而且該模式對水稻病蟲草害具有防控作用,可以進一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
由于目前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還不成熟,如何解決大量減少施用化學農藥條件下水稻如何防病、治蟲、除草、保產等問題,是稻蝦綜合種養發展的核心問題。目前稻蝦綜合種養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絕大部分仍停留在生產經驗的水平上,缺少規律性的認識,缺乏種養一體化的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支撐,往往導致種、養一方或全部失敗的事件發生,種養生產技術的穩定性有待提高,生產產量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均得不到保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方法,該方法能夠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對小龍蝦生長無危害,能有效防控水稻的病蟲草害,顯著提高了水稻產量、品質,實現稻蝦綜合種養的綠色生產。
本發明在現有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基礎上,根據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生產特點,創造性地改變了水稻種植管理,限定了對小龍蝦生長無危害、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蟲草害的農藥使用種類、劑量以及使用時期,形成了適用于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優質抗逆水稻品種。水稻品種宜選擇植株高、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耐淹水、抗倒伏、生育期短的雜交秈稻品種。
(2)培育無病秧苗。在播種前,水稻種子用25%氰烯菌酯和18%咪鮮·殺螟丹稀釋2000~4000倍藥液浸種,浸泡24~48h,浸泡過程中適時攪動,防治水稻線蟲病和惡苗病;秧苗移栽前2~5d,噴施“送嫁藥”,用5%氟蟲氰50~60ml、75%三環唑50~60g、吡蟲啉40~50g兌水30kg噴霧,防治螟蟲、稻薊馬和稻瘟病等。
(3)曬地耙田。在水稻移栽前10~30d,小龍蝦趕入稻田環溝中,將稻田田面水落干,曬田;水稻插秧前3~5d,田面加水3~5cm后,帶水耙田整平。
(4)秧苗大苗移栽、寬行稀植。秧苗移栽秧齡30~50日齡,水稻移栽后10~20d,提高稻田水位,使小龍蝦早進稻田,防治田間草害;水稻栽插密度為12~16萬穴/hm2,每穴1~2株基本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普興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揚州市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普興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揚州市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803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