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馬鈴薯微型薯幼芽快繁馬鈴薯微型薯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628999.7 | 申請日: | 2019-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26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孫亞偉;李衛華;趙明明;胡新燕;馮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A01C1/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專利事務所 32205 | 代理人: | 胡亞輝 |
| 地址: | 221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鈴薯微型薯 幼芽 營養液 微型薯 基質 快繁 噴施 移入 生根 植株營養狀況 扦插苗生長 恒溫光照 基質準備 生長過程 新苗移栽 幼苗培育 幼芽誘導 自然光照 芽基部 珍珠巖 收獲 催芽 定植 放入 緩苗 苗床 扦插 蛭石 成活率 浸泡 剝離 濕潤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馬鈴薯微型薯幼芽快繁馬鈴薯微型薯的方法,具體步驟為:馬鈴薯微型薯催芽:將馬鈴薯微型薯放入GA3溶液中浸泡,然后移入25℃恒溫光照培養室長出的幼芽;幼芽誘導生根:將長出的幼芽從馬鈴薯微型薯芽基部剝離,移入營養液,直至幼芽生根;基質準備:基質采用蛭石和珍珠巖混合制成;新苗移栽:將新苗扦插到苗床,采用自然光照,緩苗后根據植株營養狀況,噴施水或營養液;定植20天后,根據苗情噴施營養液;在新苗生長過程中保持基質濕潤;微型薯收獲:待所扦插苗生長35~40天即能收獲微型薯。本發明具有幼苗培育時間短,成活率高,同時其繁殖系數高,并且其成本低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鈴薯微型薯的繁育方法,具體是一種利用馬鈴薯微型薯幼芽快繁馬鈴薯微型薯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是全球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 L.)產量第一的國家,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的數據,目前馬鈴薯已成為我國繼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
目前,馬鈴薯微型薯生產主要采用莖尖剝離,利用馬鈴薯誘導培養基,繁育脫毒苗,再通過繼代培養達到快速繁育馬鈴薯微型薯的目的。
目前行業內采用的馬鈴薯莖尖重復培養脫毒的方法,其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公開號為CN107318656A,該專利采用如下步驟:a、將需要脫毒的馬鈴薯塊莖置于四周遮光、頂部透光環境中的土壤上發芽,發芽后在20℃~25℃的溫度進行拔高培養;b、待催生的芽長到50~80cm,在最高的莖上剪取0.8~1cm的莖尖,洗潔精水浸泡后洗凈,然后清水中浸泡后沖洗干凈,接著滅菌后無菌水沖洗4~5次,接種于培養基上做成莖尖苗;c、莖尖苗在25℃~28℃的溫度下、2200Lx~2500Lx的光照強度下每天光照12小時進行培養;d、待莖尖苗長高到7~8cm時,在超凈臺上剪取0.2mm的莖尖置于培養基中按步驟c的培養條件進行培養;e、重復d步驟4~5次后剪取莖尖保種,剩余莖段進行病毒檢測;f、病毒檢測合格后,脫毒完成。
上述技術方法實施簡單,繁殖系數高,但其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采用普通馬鈴薯幼芽培育試管苗,需要經過脫毒處理,幼苗培育生長時間長,并且其成活率不穩定,成本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馬鈴薯微型薯幼芽快繁馬鈴薯微型薯的方法,具有幼苗培育時間短,成活率高,同時其繁殖系數高,并且其成本低廉。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馬鈴薯微型薯幼芽快繁馬鈴薯微型薯的方法,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馬鈴薯微型薯催芽:
將馬鈴薯微型薯放入濃度為10~15mg/L的GA3溶液(即赤霉素溶液)中浸泡4~5小時取出,然后馬鈴薯微型薯采用多菌靈處理過的木屑覆蓋,并移入25℃恒溫光照培養室,每日澆水,待馬鈴薯微型薯長出的幼芽長度至4~6cm時,完成催芽過程;
B、幼芽誘導生根:
將步驟A中長出的幼芽從馬鈴薯微型薯芽基部剝離,采用濃度為10~20mg/L的NAA激素溶液處理15~25s或者用濃度為40~60mg/L的IBA激素溶液處理20~40min,然后移入清水進行水培,3天后換營養液,并向營養液中充入氧氣,促進幼芽的生根速度,直至幼芽生根后形成新苗完成該過程;
C、基質準備:
基質采用蛭石和珍珠巖按照2:1的比例混合制成,然后對該基質注水,使基質的含水量達到60%~70%;將基質布設到苗床中;基質在每種植一次馬鈴薯收獲后均進行蒸煮消毒;
D、新苗移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經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289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