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靜低動剛度特性的隔振器及具有其的軌道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628663.0 | 申請日: | 2019-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85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韋;孫照亮;肖俊恒;杜香剛;曹慶杰;朱光楠;施成;劉偉斌;徐宏超;劉吉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5/023 | 分類號: | F16F15/023;F16F15/04;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彈性件 軌道系統 隔振器 浮動 支撐 彈性部 動剛度 推動件 正剛度 座體 承載 垂直設置 動態位移 方向相對 固有頻率 減振效果 配合連接 有效控制 組件包括 上端 抵接 隔振 施加 體內 列車 壓縮 | ||
1.一種高靜低動剛度特性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剛度組件(10),所述正剛度組件(10)包括座體(11)和設置在所述座體(11)的腔體內的第一彈性件(12);
支撐部(20),所述支撐部(20)與所述第一彈性件(12)的上端抵接;
浮動部(30),所述浮動部(30)與所述支撐部(20)配合連接;
負剛度組件,所述負剛度組件包括彈性部(40)和承載部(50),所述彈性部(40)與所述支撐部(20)或所述浮動部(30)連接,所述承載部(50)與所述座體(11)連接;
其中,所述彈性部(40)包括第二彈性件(41)、第一推動件(42)和第二推動件(45),所述第一推動件(42)與所述第二彈性件(41)連接,所述第二推動件(4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推動件(42)和所述承載部(50)配合,所述第二推動件(45)能夠相對所述第一推動件(42)和所述第二推動件(45)移動;
所述浮動部(30)在承受載荷并壓縮所述第一彈性件(12)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彈性件(41)通過所述第二推動件(45)向所述承載部(50)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對所述第一彈性件(12)的彈力的方向傾斜或垂直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件(41)處于壓縮狀態,所述第一推動件(42)上具有第一弧形槽,所述承載部(50)上具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推動件(45)的兩端分別具有與所述第一弧形槽配合的第一弧面和與所述第二弧形槽配合的第二弧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件(41)為彈簧,所述第一推動件(42)包括柱體(421)和與所述柱體(421)連接的定位板(422),所述定位板(422)與所述第二彈性件(41)抵接,所述第二推動件(45)與所述定位板(422)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40)還包括:
導向結構(43),所述導向結構(43)水平設置,所述第二彈性件(41)設置在所述導向結構(43)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40)還包括:
限位件(44),所述限位件(44)設置在所述導向結構(43)的端部,所述限位件(44)用于對所述第二彈性件(41)進行限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部(50)包括連桿(52)和承載件(53),所述連桿(52)的下端與所述座體(11)的底部連接,所述連桿(52)的上端與所述承載件(53)連接,所述第二推動件(45)與所述承載件(53)配合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52)穿設通過所述支撐部(2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撐部(20)上具有避讓所述承載件(53)的避讓孔,所述承載件(53)與所述連桿(52)螺紋連接或焊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40)為多個,多個所述彈性部(40)分布在所述承載部(50)的周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部(30)包括筒體(31)和設置在所述筒體(31)的內壁上的支撐件(32),所述支撐件(32)與所述支撐部(20)的上部連接,所述筒體(31)內在所述支撐件(32)的上方具有第二腔體,所述彈性部(40)設置在所述第二腔體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40)與所述浮動部(30)連接,所述浮動部(3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筒體(31)的內壁上的第一固定件(33),所述第二腔體位于所述支撐件(32)和所述第一固定件(33)之間,所述彈性部(40)還包括導向結構(43),所述導向結構(43)的上部與所述第一固定件(33)連接,所述第二彈性件(41)設置在所述導向結構(43)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2866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