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611978.4 | 申請日: | 2019-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169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憲軍;劉宏;王濤;劉瑞瑞;李由飛;劉晉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18/02 | 分類號: | C04B18/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王芳 |
| 地址: | 030006***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然 養護 緩釋型 人造 骨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建筑用人造骨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為解決天然砂石資源短缺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由A粉料和B溶液在成球工藝下制備而成,具體制備方法為:(1)按照A粉料配方配料,經混料機混合均勻得到A粉料,放入成球機;(2)按照B溶液配方配料并攪拌溶解得到B溶液;(3)將配制好的B溶液噴入成球機A粉料中;(4)成球后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蓋自然養護1d以上即可。本發明的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具有生產簡單、無毒無污染,與水泥石界面粘接性好,可以減弱或消除天然骨料與水泥石的界面薄弱環節,配制的混凝土、砂漿和易性好,在建筑施工中可以用來取代天然砂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用人造骨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未來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和建設增量的加大,近幾年我國混凝土砂漿行業每年消耗約90億噸的天然砂石資源,未來天然資源的枯竭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將愈演愈烈。大面積的河道開挖和礦山無序開采,導致嚴重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以及粉塵污染等環境問題也不容小視。我國很多地區開始關停采砂廠,并對盜采亂挖現象進行嚴厲打擊,無疑對天然砂石資源供應短缺雪上加霜,導致原材料價格飛漲。由于砂石資源是一種地方性材料,不宜長距離運輸,所以在我國一半地區已出現天然砂石資源逐步減少、甚至無資源的狀況,特別是一些特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砂石供需矛盾尤其突出,國家對砂石資源的合理開采也在積極研究相關對策,并逐步加強固廢資源再生利用的政策力度。天然砂石資源短缺已成為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掣肘,而且目前研究使用的輕集料主要有天然輕集料燒結陶粒和免燒陶粒,但其具有強度低、能耗高、成本高、養護條件苛刻,對材料要求高等缺點,只有少量特殊工程使用,無法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也就無法實現緩解天然砂石資源的緊缺現狀。工業廢渣直接利用代替天然砂石資源,還存在廢渣的強度較低、耐久性差、體積不穩定、均質性差、吸水率大以及部分工業廢渣可溶性重金屬離子超標等問題無法解決。
因此,如果能獲得一種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又能全部或部分取代天然砂石資源的人造骨料,將能緩解天然砂石資源的緊缺,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本發明利用不銹鋼生產企業排放出的不銹鋼渣作為基本固化材料,能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天然砂石資源短缺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免燒自然養護緩釋型人造骨料,由A粉料和B溶液在成球工藝下制備而成,其中A粉料和B溶液分別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構成:
A粉料組分:
鋼渣粉:50%~70%;
粒化高爐礦渣粉:10%~40%;
粉煤灰:5%~10%;
脫硫石膏:1%~4%;
增密劑:0.5%~2.5%;
螯合重金屬離子的無機物質:2.0%~6.0%。
B溶液組分:
水玻璃:35%~55%;
氫氧化鈉:2.3%~4.6%;
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0.1%~0.5%;
檸檬酸:0.02%~0.06%;
螯合重金屬離子的有機物質:1.0%~4.0%;
自來水:35.84%~63.88%。
所述鋼渣粉的比表面積大于630m2/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大學,未經山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1197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