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質、座椅的表面溫度調節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88715.6 | 申請日: | 2019-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70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尾沼昌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B60N2/06;B60N2/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呂琳;樸秀玉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介質 座椅 表面溫度 調節 | ||
本發明涉及車載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質、座椅的表面溫度調節方法,其中,車載裝置包括:空氣調節部,通過將空氣調節風從朝向車廂側的空氣吹出口吹出至車廂內來進行空氣調節,并且能通過遠程操作來執行在乘坐者乘車前預先對所述車廂內進行空氣調節的空氣預調節;座椅移動部,被配置為使車輛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移動,所述車輛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前表面配置于與所述空氣吹出口對置的一側;以及控制部,被配置為在用于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所述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以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方式控制所述空氣調節部,并且控制所述座椅移動部,以使所述車輛用座椅移動至座椅前方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載裝置、車載裝置的控制方法、存儲有程序的非暫時性存儲介質以及車輛用座椅的表面溫度調節方法。
背景技術
已知通過遠程操作來對車廂內進行空氣預調節的技術(參照日本特開2007-015504、日本特開2013-226858、日本特開2013-212809、日本特開2013-193681)。例如,在下述日本特開2007-015504中,公開了以下技術:在車廂內設定能分別獨立地進行空氣調節控制的多個空氣調節區,并且在被要求通過遠程操作來進行空氣預調節控制時,僅對多個空氣調節區中的優先區實施空氣預調節控制。
然而,在實施上述技術的情況下,可以想到:由于空氣調節風的溫度與車廂內的溫度的溫度差,在空氣調節風到達車輛用座椅之前空氣調節風的溫度會變化到超出想像。因此,在使乘坐者就座時的車輛用座椅的表面溫度達到舒適的溫度這一點上有改善的余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獲得能使乘坐者就座時的車輛用座椅的表面溫度達到舒適的溫度的車載裝置、車載裝置的控制方法、存儲有程序的非暫時性存儲介質以及車輛用座椅的表面溫度調節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種車載裝置,所述車載裝置包括:空氣調節部,通過將空氣調節風從朝向車廂側的空氣吹出口吹出至車廂內來進行空氣調節,并且能通過遠程操作來執行在乘坐者乘坐車輛前預先對所述車廂內進行空氣調節的空氣預調節;座椅移動部,被配置為使車輛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移動,所述車輛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前表面配置于與所述空氣吹出口對置的一側;以及控制部,被配置為在用于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所述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以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方式控制所述空氣調節部,而且控制所述座椅移動部,以使所述車輛用座椅移動至座椅前方側。在第一方案中,所述控制部還可以被配置為:在用于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所述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座椅移動部,以使所述車輛用座椅相對于乘坐者最近從所述車輛下車時的位置移動至座椅前方側。需要說明的是,“乘坐者最近下車時的位置”可以視為是指乘坐者最近下車時所述車輛用座椅被配置的位置。
根據上述構成,空氣調節部通過將空氣調節風從朝向車廂側的空氣吹出口吹出至車廂內來進行空氣調節(空氣調和),并且能通過遠程操作來執行在乘坐者乘車前預先對車廂內進行空氣調節的空氣預調節。此外,座椅移動部具有使車輛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移動的功能,所述車輛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前表面配置于與空氣吹出口對置的一側。然后,在用于執行空氣預調節的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以執行空氣預調節的方式控制部控制空氣調節部,并且控制座椅移動部,以使車輛用座椅移動至座椅前方側。由此,車輛用座椅在乘坐者乘車前接近空氣吹出口而接受空氣預調節的空氣調節風,因此,乘坐者就座時的車輛用座椅的表面溫度接近于空氣預調節的溫度。
在第一方案中,車載裝置可以進一步具備座椅靠背傾倒部,所述座椅靠背傾倒部被配置為使所述座椅靠背在座椅前后方向傾倒,所述控制部也可以被配置為:在用于執行所述空氣預調節的所述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座椅靠背傾倒部,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座椅前方側傾倒。
根據上述構成,在用于執行空氣預調節的遠程操作被執行了的情況下,座椅靠背向座椅前方側傾倒,因此,空氣調節風更有效地吹到座椅靠背的前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87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