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88709.0 | 申請日: | 2019-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222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貞貞;平文超;張忠波;蔣建勛;曹平平;李洪芹;柴衛東;王安錄;李洪民;劉永平;祁婧;賈寧;劉毅;李輝;孫樹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50 | 分類號: | A01G22/5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劉桐亞 |
| 地址: | 061001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棉花栽培 氣候類型 鹽堿 濱海 播種 吐絮 農業技術領域 棉花植株 生長過程 纖維品質 一次性 采收 機械化 栽培 | ||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在4月25日~5月5日進行播種,播種密度為5500~6500株/畝;7月5日~7月10日打頂。該方法栽培能使得棉花植株生長過程中沒有伏前桃,爛鈴顯著減少,吐絮相對集中,纖維品質提高,有利于機械化一次性采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濱海鹽堿旱作區棉田廣泛應用的棉花豐產栽培技術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
當土壤表層下5cm地溫穩定通過14℃或者20cm地溫達到15.5℃時,為適宜的播種日期,一般棉田播種時間為4月15日-25日。一般常規棉品種密度4500株/畝左右,雜交棉密度3500株/畝左右。通常要等到果枝臺數13~14臺打頂,時間在7月15日-20日。大量、多次施用速效化學肥料,施足基肥,重施花鈴肥,追施蓋頂肥,為棉花整個生育期提供充足的養分。棉花在現蕾后,視長勢進行化學調控。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中下旬,分別每畝噴縮節胺0.5~1g,1~1.5g,2~3g。在科學化控的同時,及時整枝。在第1果枝生出后,及時去除果枝以下的葉枝,及時去除主莖上的贅芽,并去掉中下部果枝的邊心。
而現有的栽培技術存在以下缺點:
田間棉花植株高大,葉面積指數高,行間郁閉,爛鈴較多。晚秋桃比例大,棉花吐絮時間很難集中,不利于實現機械化一次性采收,也難以保證棉花纖維品質的一致性。棉花的生物學特性和需肥規律施肥不太相符,用量大,浪費多;把增加施肥次數作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途徑,用工多,增加成本。傳統的化學調控只能起到調控株高、株型的作用,對于棉花生長后期的贅芽沒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鑒于此,特提出本申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旨在改善黃河流域棉區棉花栽培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
在4月25日~5月5日進行播種,播種密度為5500~6500株/畝;
7月5日~7月10日打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上述設計得到的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由于增大了播種密度至合適范圍內,延遲了合適天數進行播種,使得棉花植株生長過程中沒有伏前桃,爛鈴顯著減少,而且建立了大群體小個體棉田結構,單株由“高、大、粗”變為“矮、細、軟”,不僅纖維品質高也是機械化采收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前進行打頂使得打頂后沒有霜后花,吐絮相對集中,不僅提高纖維品質也利于機械化一次采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播種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具體說明。
一種適于濱海鹽堿旱作區氣候類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
S1、在4月25日~5月5日進行播種,播種密度為5500~6500株/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未經滄州市農林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87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