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建筑安全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88185.5 | 申請日: | 2019-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09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2 | 分類號: | E21F16/02;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趙艷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建筑 安全 施工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隧道建筑安全施工方法,隧道安全排水結構包括拱形結構以及底層的仰拱結構,所述拱形結構從里到外包括初期襯砌層、排水層、防水層和二次襯砌結構,所述排水層包括頂板、支柱和底板,所述頂板為設置有通孔的篩板,所述仰拱結構包括集水通道,所述排水層通過連通管與所述集水通道連通。本申請通過透水率計算公式準確的計算,可以合理的設置頂板通孔的目數,確保水流順利的排出;另一方面,本申請通過設置整個層面為排水層,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管道堵塞的問題,確保了排水通道的順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隧道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隧道安全排水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伴隨著交通隧道工程的快速發展,隧道給人類的交通帶來了許多方便,但隧道所處的地理環境,帶來了不得不對其進行防水、排水的課題,目前在隧道初期支護層中會設置環向排水管,排水管上有孔隙,水經孔隙進入排水管。
由于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埋入式管道進行排水,即初期支護為剛開挖之后立即進行的支護形式,因隧道支護結構施工等因素,會導致排水管的擠壓變形,使隧道環向排水不通暢,這已成為隧道排水的難點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隧道安全排水結構的施工方法,設置一整個層面為排水層,拋棄了管道的設置,并通過合理的測算隧道內壁的透水率,設置篩網的目數,實現了最佳的排水效果;另一方面,通過支柱的支承,徹底避免了堵塞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解決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安全排水結構的施工方法,所述隧道安全排水結構包括拱形結構以及底層的仰拱結構,所述拱形結構從里到外包括初期襯砌層、排水層、防水層和二次襯砌結構,所述排水層包括頂板、支柱和底板,所述頂板為設置有通孔的篩板,所述仰拱結構包括集水通道,所述排水層通過連通管與所述集水通道連通,所述施工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挖掘好的隧道內壁上通過鉆機鉆一個壓入水孔和一個監測滲水孔;
第二步:向壓入水孔中壓入水,并通過相鄰的監測滲水孔監測滲水,并記錄相應數值;
第三步:通過隧道內壁透水率計算公式,計算隧道內壁透水率,所述公式如下:
T為隧道內壁透水率,m/s;Q為壓入隧道內壁水流量,m3/s;a 為壓入水孔和監測滲水孔間距,m;b為壓入隧道內壁水孔的半徑, m;c為注入水的揚程高度,m;d為監測滲水孔的液面高度,m;L 為壓入水孔的孔深;
第四步:通過所述第三步計算的透水率,計算需要設置的頂板的目數,具體如下:
當0T0.5時,目數為30,當0.5T1時,目數為40,當1T2 時,目數為50,當2T時,目數為60;
第五步:在隧道內壁鋪設初期襯砌層
第六步:在初期襯砌層初步凝固后,根據第四步計算的頂板目數,將預先由頂板、支柱和底板構成的排水層架設在相應的位置;
第七步:通過錨桿將排水層固定在初期襯砌層上;
第九步:在底板的外表面鋪設防水層;
第十步:在所述防水層外表面鋪設二次襯砌結構;
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整個隧道排水層布設完成。通過這樣的設置,實現了整個層面為排水層,拋棄了現有技術中僅僅通過管道進行排水的設置,從根本上杜絕了管道堵塞的問題。而且通過高強度支柱的支承,確保排水層的穩固。
優選的,所述的揚程高度和監測滲水孔的液面高度通過設置在壓入水孔口和監測滲水孔口的監測裝置測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81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隧道排水裝置、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隧道安全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