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操作簡易的真空夾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84615.6 | 申請日: | 201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576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773 | 分類號: | C21D1/773;C21D9/00;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貴州國防工業專利中心 52001 | 代理人: | 符津銘 |
| 地址: | 550009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筒 放板 夾具 溫度傳感器 真空夾具 抽氣嘴 簡易 內部溫度變化 熱處理過程 熱處理夾具 熱處理效果 側壁接觸 拆卸方便 封閉筒體 實施監控 封閉筒 預制的 真空泵 抽氣 對管 間管 脫碳 合成 體內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操作簡易的真空夾具,屬于熱處理夾具領域,包括預制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溫度傳感器、儲放板;所述第一半筒、第二半筒相互蓋合成一封閉筒體;所述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上設有氣孔,氣孔處裝有抽氣嘴,通過抽氣嘴連接真空泵對管體抽氣;所述溫度傳感器位于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內,用以實施監控封閉筒體內的溫度變化;所述儲放板為弧形,兩側與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側壁接觸,儲放板弧度小于其兩側間管體弧度。本發明能有效避免熱處理過程中的氧化、脫碳等缺陷,具有優良的熱處理效果,并能實時掌控夾具內部溫度變化,且夾具本身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拆卸方便,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處理夾具,具體涉及一種操作簡易的真空夾具。
背景技術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近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而金屬加熱時,由于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于熱處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
市場上研發了一些真空爐之類的熱處理產品,大都將整個爐體真空化,進而對工件進行熱處理,但由于其成本高,耗費能源多,不利于推廣發展,尤其一些小型工廠更是沒有過多經費花費在這些設備上。再者市場上的真空爐體積大,在對于一些小型零件加工時,使用如此大的設備加工,對爐子的真空處理設置會耗掉過多的時間和能源。
還有一些小型的熱處理設備,雖然簡化了工件熱處理時所處的環境,但效果并不理想,其設備包含了多個零件,組裝拆卸工序多,費時費力,且在將工件放入設備時會出現碰撞、疊加等情況,工件受熱不均勻,影響熱處理效果。
另外,在真空環境對工件熱處理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爐體內的溫度把握不準;另一方面,爐體內工件的受熱方式不一致也會導致工件的受熱不均勻。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在熱處理過程中防止工件氧化、脫碳,成本低、便于批量生產,能夠準確把握工件溫度,受熱均勻,熱處理效果好,且安裝拆卸工序少、省時省力的真空夾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操作簡易的真空夾具,包括預制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溫度傳感器、儲放板;所述第一半筒、第二半筒相互蓋合成一封閉筒體;所述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上設有氣孔,氣孔處裝有抽氣嘴,通過抽氣嘴連接真空泵對管體抽氣;所述溫度傳感器位于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內,用以實施監控封閉筒體內的溫度變化;所述儲放板為弧形,兩側與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側壁接觸,儲放板弧度小于其兩側間管體弧度。
優選的:所述第一半筒、第二半筒側壁上分別設有若干個凸出的弧形插接板和對應的凹入弧形插接槽,第一半筒、第二半筒通過插接板和插接槽相互配合插接形成封閉筒體。
優選的:所述插接槽插接表面固定有金屬平墊密封。
優選的:所述第一半筒或第二半筒兩端面設有卡箍緊固件。
優選的:所述溫度傳感器為熱電偶型溫度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儲放板為銅制成的網格形狀。
優選的:所述第一半筒、第二半筒上分別至少設有一個吊環把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
1.將工件放入第一半筒、第二半筒形成封閉筒體內,通過抽氣嘴使筒體形成真空環境可防止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出現氧化、脫碳等缺陷。
2.通過溫度傳感器,可實時掌握工作中夾具內部溫度,便于調節爐溫進而使工件達到理想的熱處理溫度。
3.儲放板可使工件遠離管體,使工件各表面受到的熱輻射均勻,提高熱處理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46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