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走班制模式的實現方法及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81331.1 | 申請日: | 2019-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27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許承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天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953 | 分類號: | G06F16/953;G06Q10/10;G06Q50/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陸永強;張建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興市市轄***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授課老師 成績記錄 學生用戶 班制 登陸請求 返回 成績管理系統 記錄結束 接收管理 課程信息 身份信息 增加系統 課程 授課 保存 老師 更新 管理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走班制模式的實現方法及其系統,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接收管理端的走班課程設置;S2.接收學生用戶的登陸請求,并根據走班課程設置和學生用戶身份信息向所述學生用戶返回走班課程信息供其選課;S3.接收授課老師的登陸請求,并向授課老師返回其授課班級選課情況;S4.在接收到授課老師的成績記錄請求時,向授課老師返回成績記錄表,并更新及保存記錄結束后的成績記錄表。將成績管理系統集成在走班制選課系統中,增加系統的功能,簡化老師的管理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教育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走班制模式的實現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坐班制教學模式下,一個班級的學生固定,任課老師以及班主任老師對于學生及其成績也能夠較好的管理。
然而,近年來,隨著高考的改革,走班制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開始盛行。走班制教學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愿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走班制模式下,學生自由選擇想上的科目,并按時到指定教室上課。走班制的選課都是由管理端進行走班課程設置由學生選課,學生登錄管理平臺進行自由選課。例如,本年度開設高三物理班3個,分別為A班、B班、C班,每個班學生人數38名,A班上課時間為周一、周三上午三四兩節課,授課班級高三(3)班,授課老師高青青老師,B班上課時間為周二、周四下午一二兩節課,授課班級高三(3)班,授課老師高青青老師,C班上課時間為周二、周五上午一二兩節課,授課班級高三(3)班,授課老師石倩老師……然后每個學生按照自己已選課程及走班課程上課時間等情況自由選擇課程或者不選該課程。但是,現有技術的選課平臺只有選課功能,學生能夠通過登錄平臺進行選課,以及獲取自己的選課信息,管理端能夠通過登錄平臺獲取每個課堂的選課情況,授課老師端能夠通過登錄平臺獲取自己的課程選課情況。而作為行政班班主任老師無法獲得班級內所有學生的選課情況,且對于成績記錄和查詢需要一套單獨的成績管理系統,每個走班課呈的授課老師需要使用成績管理系統記錄走班課程中各個學生的成績。并且行政班的班主任老師若需要知道某個學生的成績,也需要使用成績管理系統調取自己班級各個學生的各個課程成績,無法在選課系統中同時實現成績記錄和成績查詢,而且,學生也無法在選課平臺中進行在線交流。
綜上,現有技術的走班選課平臺存在功能單一,不利于走班制模式下的學生管理和成績管理,也不利于走班課程內授課老師、學生之間的課后/課前交流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走班制模式的實現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走班制模式的實現系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一種走班制模式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接收管理端的走班課程設置;
S2.接收學生用戶的登陸請求,并根據走班課程設置和學生用戶身份信息向所述學生用戶返回走班課程信息供其選課;
S3.接收授課老師的登陸請求,并向授課老師返回其授課班級選課情況;
S4.在接收到授課老師的成績記錄請求時,向授課老師返回成績記錄表,并更新及保存記錄結束后的成績記錄表。
在上述的走班制模式實現方法中,走班課程的設置方法包括:
S11.根據管理端的新建請求新建走班課程及走班課程名稱;
S12.接收管理端輸入的上課教室、授課老師、節次及上課時間;
S13.接收到管理端輸入的設置完成信息后保存走班課程,并將所述走班課程關聯至所述授課老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天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天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13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