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防放線菌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77009.1 | 申請日: | 2019-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186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魏利輝;張琪夢;周冬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8;A01P3/00;A01G13/00;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艷麗 |
| 地址: | 21001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放線菌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防放線菌及應用。所述生防放線菌的分類命名為婁徹鏈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保藏編號為CGMCC NO.17115。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生防放線菌在防治植物卵菌病害中的應用。本發明婁徹鏈霉菌CGMCC 17115能夠顯著地抑制群結腐霉菌和大豆疫霉菌的生長,對其他多種病原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發酵液及活性提取物穩定性好,耐紫外線輻射、耐酸堿、耐熱,可制成生物制劑,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防菌,尤其涉及一種生防放線菌及應用。
背景技術
生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且種植歷史悠久,據統計其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我國生姜的種植面積達到439.13萬畝。生姜莖基腐病最早于1907年在印度蘇拉特發現,現普遍發生于世界范圍內的生姜種植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生姜莖基腐病在我國生姜種植區相繼爆發且呈逐年加重的趨勢。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0余種腐霉菌被報道能引起生姜莖基腐病。由于地理壞境及氣候等的差異導致世界各國間引起該病病原菌的優勢種類也存在差異,其中印度生姜腐霉病原菌以瓜果腐霉為主,澳大利亞以群結腐霉為優勢病原菌,我國北方生姜主產區的致病菌以群結腐霉菌為主。
群結腐霉菌(Pythium myriotylum)可以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其無性繁殖體游動孢子可隨灌溉水或雨水進行傳播,生長期的生姜植株莖基部及地下莖塊易受到群結腐霉菌的侵染,在發病初期生姜莖基部會出現褐色的水漬狀病斑,并逐漸擴大合并導致莖基部腐爛、塌陷;在葉部癥狀表現為從老葉的葉尖黃化開始沿葉部邊緣逐漸移動至葉片的其余部分及葉鞘變黃,隨之幼葉開始出現類似癥狀直至整個植株枯萎、死亡;患病植株的根莖一般呈棕褐色水漬狀、變軟后逐漸腐爛并伴有惡臭味。該病原菌引起的經濟損失一般在5%到30%之間,但在水澇、高溫等有利條件下其損失可達到100%。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生產上毀滅性的土傳病害,對該病的報道可追溯到1948年,大豆疫霉菌可侵染大豆的各個生育期,出苗前染病會引起種子腐爛或死苗,苗期染病后會引起根腐病或莖基腐,成株期染病后莖基部變褐腐爛,造成植株萎蔫。在沒有卵孢子的無性生殖階段,大豆疫霉常常以菌絲體的形式存在于被侵染宿主組織中。若被侵染的宿主組織在收獲時被遺留在田邊地頭,被侵染的宿主組織會產生孢子囊或在第二年春天發芽。在有風的天氣下,孢子囊就會被傳播到健康的宿主植株上,在有自由水的環境下,孢子囊會通過產生游動孢子間接萌發,在溫暖的環境下,孢子囊會直接產生芽管,同時孢子囊也可以通過土壤傳播。在適宜條件下,該病一旦發生便會迅速大量傳播,嚴重時可造成大豆絕產。
生姜莖基腐病和大豆疫病都屬于土傳性病害,目前在防治方面主推的方法還是化學防治,但是化學藥劑的防治效果有限,并且具有殘效期長、對生態環境破壞性大的缺點。利用拮抗微生物來控制植物病害,尤其是對土傳病害,已成為植物病害綜合防治的一種重要措施。該措施可使拮抗微生物在植物根圍定殖并形成優勢群體,抑制植物病原菌在根圍定殖與發展,從而減輕因過度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但是目前對生姜莖基腐病和大豆疫病具有較優防效的微生物比較有限。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生防放線菌菌株,對多種病原例如生姜莖基腐病、大豆疫病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菌株的用途。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生防放線菌,分類命名為婁徹鏈霉菌(Streptomycesrochei),保藏編號為CGMCC NO.17115。
婁徹鏈霉菌CGMCC 17115的形態特征:在高氏一號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豐富茂盛,干燥絨狀,不透明,表面起粉,呈略白的烏賊灰色;基內菌絲呈芒果棕色,生長局限,無可溶性色素。光學顯微鏡下,菌絲纖細、無隔、分枝;孢子絲呈現直、柔曲、鉤狀、松敞螺旋形、輪生;孢子呈柱形或橢圓形。
所述婁徹鏈霉菌CGMCC 17115的培養特征:不產生可溶性色素,氣生菌絲和基內菌絲的顏色在不同培養基上各不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770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