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軸流體反應器與含硫氣體漿液法脫硫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73822.1 | 申請日: | 2019-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804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泉;薜忠武;謝鐵濤;唐毅;馬驥;楊登;林銳;蔡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充西南石油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J19/20;C10L3/10;B01D53/52;B01D53/8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楊長青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體反應器 旋轉體 無軸 漿液法 含硫氣體 流體通道 脫硫裝置 流體 螺旋體 分離罐 流體自動混合 充分接觸 化工設備 流體混合 內部設置 軸線方向 入口端 原料氣 攪動 空腔 脫硫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軸流體反應器與含硫氣體漿液法脫硫裝置,涉及化工設備技術領域,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實現流體自動混合,利于流體充分反應的無軸流體反應器,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無軸流體反應器,包括外殼和旋轉體,外殼的內部為截面呈圓形的空腔,外殼的內部設置至少一個旋轉體,旋轉體可相對外殼旋轉,旋轉體的內部沿軸線方向設置流體通道,流體通道內設置至少一圈螺旋體。流體從外殼的入口端進入,從流體通道經過時,推動螺旋體使旋轉體相對外殼旋轉,攪動流體混合,使流體充分接觸并反應。漿液法脫硫裝置為包括上述無軸流體反應器,及原料氣分離罐、漿液氣分離罐和管道的裝置。本發明適用于對含硫氣體進行漿液法脫硫。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流體充分接觸反應的反應器,以及一種通過漿液法對氣體進行脫硫的裝置。
背景技術
漿液法脫硫技術,又稱SDT漿液法或漿液法,可以實現高選擇性、高效率地脫除含硫氣體中的硫化氫。漿液法脫硫采用的藥劑為“無定型羥基氧化鐵(Amor-FeOOH)”。羥基氧化鐵(FeOOH)脫硫及再生原理是:羥基氧化鐵的硫容大,與硫化氫H2S反應生成的硫鐵化合物為巰基硫化鐵(FeSSH),生成的巰基硫化鐵經過氧氣氧化再生,轉化為羥基氧化鐵,同時析出單質硫。再生后的羥基氧化鐵循環使用,羥基氧化鐵經過反復脫硫再生,其顆粒度逐漸變得更小,更有利于提高脫硫效率。
具體反應機理為:(1)硫化氫溶解在水中并離解為HS-、H+離子:H2S+A[堿或水]=HS-+HA+。(2)HS-、H+離子同羥基氧化鐵的晶格離子OH-、O2-置換,生成巰基硫化鐵FeSSH和水:FeOOH+2H2S→FeSSH+2H2O。(3)巰基硫化鐵在有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羥基氧化鐵并析出硫磺:FeSSH+O2→FeOOH+2S↓。將上述反應機理的三個反應式合并,得到2H2S+O2→2H2O+2S↓。整個過程只是H2S被氧化為單質硫的反應,羥基氧化鐵只是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本身沒有消耗。羥基氧化鐵脫硫有一重要的特點:H2S并非以分子形態被羥基氧化鐵脫除,而是先在羥基氧化鐵表面的水膜中離解為HS-、H+離子,再與羥基氧化鐵中的晶格氧O2-及晶格羥基OH-進行離子交換,故反應過程迅速。
漿液法脫硫技術采用的裝置為雙塔裝置,分別為吸收塔和再生塔,一塔吸附、一塔再生,吸收塔為空塔,避免硫堵。由于含硫氣體中硫化氫含量存在波動,現有吸收塔的反應路徑短,容易出現含硫氣體與脫硫藥劑沒有充分反應的問題,不便于根據含硫氣體中的硫化氫的含量對脫硫過程進行調整,從而出現脫硫不達標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實現流體自動混合,利于流體充分反應的無軸流體反應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無軸流體反應器,包括外殼和旋轉體,外殼的兩端分別為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別設置連接結構,外殼的內部為截面呈圓形的空腔,外殼的內部設置至少一個旋轉體,旋轉體的外輪廓呈圓形,并且旋轉體可相對外殼旋轉,旋轉體的內部沿軸線方向設置流體通道,流體通道內設置至少一圈螺旋體。
進一步的是:所述旋轉體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圈螺旋體。
進一步的是:所述外殼呈圓筒狀,外殼兩端的連接結構均為法蘭。
進一步的是:所述外殼和旋轉體之間設置至少一個軸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充西南石油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未經南充西南石油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738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