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偏光片、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68009.5 | 申請日: | 2019-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752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玲艷;杜凌霄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30 | 分類號: | G02B5/30 |
| 代理公司: | 廣東君龍律師事務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偏光 顯示 面板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偏光片、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液晶層和第二液晶層,所述第一液晶層在所述第二液晶層之前形成,且所述第一液晶層中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小于所述第一液晶分子在自然狀態下的極性。通過上述方式,本申請能夠降低偏光片中第一液晶層對第二液晶層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偏光片、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基于市場需求,偏光片厚度越來越薄;其中,一個較為重大的突破是偏光片中的相位差膜由傳統的拉伸型轉變為液晶涂布型,其厚度可以從幾十微米減薄到幾微米。
而為了保證偏光片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相位差膜一般采用1/4相位差膜和1/2相位差膜聯合使用的方式。但是由于液晶分子一般為極性,其會對另一層液晶分子的角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其光學性能。
發明內容
本申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偏光片、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能夠降低偏光片中第一液晶層對第二液晶層的影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偏光片,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液晶層和第二液晶層,所述第一液晶層在所述第二液晶層之前形成,且所述第一液晶層中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小于所述第一液晶分子在自然狀態下的極性。
其中,所述第一液晶層中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為0。
其中,所述偏光片還包括:第一配向層,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層遠離所述第二液晶層一側,且所述第一配向層和所述第一液晶層直接接觸以形成1/4相位差膜;第二配向層,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層與所述第二液晶層之間,且所述第二配向層和所述第二液晶層直接接觸以形成1/2相位差膜。
其中,所述偏光片還包括:線偏光膜,位于所述1/2相位差膜遠離所述1/4相位差膜一側;粘結層,位于所述線偏光膜與所述1/2相位差膜之間,用于將所述線偏光膜與所述1/2相位差膜連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偏光片。
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封裝層,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層遠離所述第二液晶層一側;平坦化層,位于所述封裝層與所述第一液晶層之間。
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液晶極性控制電路,包括至少一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能夠產生預設電壓差,所述預設電壓差使所述第一液晶層中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降低或消除。
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陣列基板,包括像素驅動電路,所述像素驅動電路與所述液晶極性控制電路相互獨立,且均位于所述陣列基板中,所述像素驅動電路用于驅動像素發光,所述液晶極性控制電路用于產生所述預設電壓差;或者,所述像素驅動電路包括所述液晶極性控制電路,所述像素驅動電路用于驅動像素發光以及用于產生所述預設電壓差。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為長條形或魚骨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采用的又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涂布第一液晶分子,當前所述第一液晶分子處于自然狀態;降低或消除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使降低或消除極性后的所述第一液晶分子固化以形成第一液晶層,當前所述第一液晶層中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極性保持為小于其在自然狀態下的極性的狀態;在所述第一液晶層一側涂布第二液晶分子;使所述第二液晶分子固化以形成第二液晶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680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