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的徑流池及其安裝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567939.9 | 申請日: | 2019-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74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子琦;王進;景建生;孫建;蔡路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 地址: | 550001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層 池壁 土壤水分傳感器 石漠化地區(qū) 徑流池 裂隙水 土壤 土地利用類型 混凝土結構 數據采集器 數據線連接 植被 尺寸要求 土壤剖面 土坑 方框形 澆注池 數據線 壁框 放入 填實 種植 混凝土 降雨 垂直 架子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的徑流池及其安裝使用方法,它包括池壁框和土壤水分傳感器,池壁框為方框形的混凝土結構,在池壁框的中間填有土壤層,土壤層上種植有植被,在土壤層的中間埋有土壤水分傳感器。方法為:一、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選取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按尺寸要求澆注池壁框的混凝土;二、在池壁框內填土壤層;三、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土壤剖面挖土坑,然后將土壤活成稀泥包裹在土壤水分傳感器上,并將土壤填實;四、將數據線放入用PVC管,并將數據線連接到徑流池外架子上的數據采集器;五、在土壤層上種植植被;可準確的反映降雨對裂隙水?鹽運移影響,即裂隙水?鹽運移機理,解決喀斯特裂隙水?鹽運移的機理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徑流池,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徑流池的土壤水分監(jiān)測儀器安裝使用方法,屬于野外試驗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喀斯特石漠化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由于其特殊的地上地下二元結構,地下漏失與地表流失并存,這為該地區(qū)水土流失研究與治理帶來了極大困難。通過對喀斯特地區(qū)水土漏失與養(yǎng)分流失機理的研究,掌握水土養(yǎng)分漏失規(guī)律,針對其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漏失阻控治理。為喀斯特石漠化區(qū)保持土壤肥力,促進植被恢復以及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促進生態(tài)、經濟、社會共同發(fā)展,將水土漏失及養(yǎng)分流失機理研究,植被恢復與漏失阻控以及石漠化治理相結合,通過生態(tài)產業(yè)植被恢復治理石漠化,達到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
徑流池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常用的且傳統(tǒng)的水土流失監(jiān)測方法,該方法只能監(jiān)測到地表水土流失及地表水土流失造成的養(yǎng)分流失狀況。而喀斯特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上地下“二元”結構,導致及存在地表水土流失,也存在地下水土漏失。且水土漏失難以監(jiān)測,且能造成大量養(yǎng)分流失,影響植物生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徑流池的土壤水分監(jiān)測儀器安裝使用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在不同種植模式下的10個徑流池里面用相同布置方法安裝土壤水分傳感器,通過對比不同模式下水分隨降雨的變化情況,對比分析不同種植模式地下部分的水分運移情況,以及地表水土流失情況,揭示不同種植模式水土養(yǎng)分漏失與流失狀況,進而為石漠化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解決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養(yǎng)分的漏失機理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的徑流池,它包括池壁框和土壤水分傳感器,所述池壁框為方框形的混凝土結構,在池壁框的中間填有土壤層,所述土壤層上種植有不同的植被,在土壤層的中間埋有若干土壤水分傳感器。
所述池壁框的規(guī)格為長1200cm×寬300cm×深50cm。
所述土壤水分傳感器在池壁框中均勻分布為左中右三排,每排兩列布置,其中每列在土壤深度方向上設有一個或者兩個重疊間隔布置的土壤水分傳感器。
所述土壤水分傳感器為美國Decagon公司的5TE土壤水分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通過數據線與土壤層外的數據采集器連接。
一種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徑流池的安裝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驟為:一、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選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按尺寸要求澆注若干個池壁框的混凝土;二、在池壁框內部填上土壤層;三、在每排的土壤剖面10cm、25cm和40cm深度位置上垂直土壤剖面挖寬10cm,長10cm,高10cm的土坑,然后將土坑中挖出的土壤活成稀泥包裹在5TE土壤水分傳感器上,將其放入土坑中,并將土壤填實;四、將數據線放入用PVC管,埋設PVC管,并將數據線連接到徑流池外架子上的數據采集器,設定為30分鐘自動記錄一次數據;五、在每個土壤層上種植不同的植被;通過時時監(jiān)測并記錄數據來反映不同植被類型下的土壤水分狀況及降雨過程中土壤水分隨降雨的變化特征,從而對比分析不同植被類型對土壤水分的保持,以及養(yǎng)分的保持效果,同時揭示喀斯特地區(qū)不同植被的養(yǎng)分漏失機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師范大學,未經貴州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6793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