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連接組件在審
申請號: | 201910555222.2 | 申請日: | 2019-06-25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9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發明(設計)人: | 吳樹林;林彥維;陳威助;蔡伯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探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1R1/04 | 分類號: | G01R1/04;G01R1/06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任蕓蕓;鄭特強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電連接組件,其包含:本體及彈簧。本體的一端用以與待測物接觸。彈簧套設于本體,彈簧的兩端分別定義為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抵靠于限位凸部,而本體的內藏區段對應位于彈簧內。彈簧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具有第一緊密區段、彈性區段及第二緊密區段;彈簧于彈性區段的間距大于彈簧于第一緊密區段的間距,彈簧于彈性區段的間距大于彈簧于第二緊密區段的間距。彈簧是由線體以中心軸為中心螺旋旋轉而成,線體的末端向中心軸彎曲形成末端部,末端部位于第二緊密區段遠離彈簧的第一端的位置。末端部用以與電路板上的接觸部相互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組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檢測電子零件的電連接組件。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各式電子零件或是電子產品在出廠前皆會進行相關的電性檢測作業,以確保電子零件或電子產品能符合相關的規范。
如圖1所示,其顯示為現有用于檢測電子零件的探針組件10,此種探針組件10包含一殼體101、兩個接觸件102、103及一彈簧104,兩個接觸件102、103及彈簧104設置于殼體101中,彈簧104位于兩個接觸件102、103之間,而彈簧104抵頂兩個接觸件102、103以使兩個接觸件102、103的一部分凸出于殼體101之外。此種探針組件在進行檢測時,是使兩個接觸件102、103凸出于殼體101之外的部分,分別接觸待測物及相關檢測裝置,而檢測裝置能通過探針組件10,以檢測待測物的相關電性狀態。在具體的應用中,圖1所示的探針組件10,由于組成組件多,因此組裝程序繁復,進而導致生產成本高昂。
如圖2所示,其顯示為另一種探針組件11,此種探針組件11雖然結構相對于圖1所示的探針組件10簡單,但此種探針組件11存在有其他的問題。此種探針組件11包含針體111及彈簧112,彈簧112的末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接觸結構1121,而探針組件11是利用接觸結構1121來與電路板S上的焊墊S1相互固定。
圖2所示的探針組件11,在具體的實施中,由于接觸結構1121的末端的端面很小,因此,接觸結構1121與電路板S的焊墊S1相互固定時,容易發生接觸結構1121無法正確地與焊墊S1相互固定的問題。再者,由于接觸結構1121整體呈現為桿狀結構,因此,在接觸結構1121的末端與焊墊S1相互固定的過程中,接觸結構1121于末端所承受的作用力,將對應在接觸結構1121與彈簧112連接處1121A形成有一力矩,該力矩將使接觸結構1121與彈簧112相連接處1121A的位置容易發生斷裂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一種電連接組件,主要用以改善現有的探針組件,其組成組件多,而組裝程序繁復,據以導致生產成本高昂的問題,且本發明公開的電連接組件還可用以改善現有的探針組件,其用以與待測物的焊墊相互固定的接觸結構容易斷裂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電連接組件,其包含一本體及一彈簧,本體為導電桿狀結構,本體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接觸端及一尾端,接觸端用以與待測物接觸,本體鄰近于接觸端的位置具有一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將本體區隔為一外露區段及一內藏區段;一彈簧,其導電結構,彈簧套設于本體,彈簧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抵靠于限位凸部,而本體的內藏區段對應位于彈簧內;彈簧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具有一第一緊密區段、一彈性區段及一第二緊密區段;彈簧于彈性區段的間距大于彈簧于第一緊密區段的間距,彈簧于彈性區段的間距大于彈簧于第二緊密區段的間距;彈簧的外徑介于0.05毫米至3毫米;其中,彈簧是由一線體以一中心軸為中心螺旋旋轉而成,線體的末端向中心軸彎曲形成一末端部,末端部位于第二緊密區段遠離彈簧的第一端的位置;其中,當彈簧的一端被固定而另一端被擠壓時,彈性區段將彈性變形,彈簧不再被擠壓時,彈性區段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彈簧回復至未被擠壓的狀態。
優選地,本體于內藏區段中還區隔有一固定區段,本體于固定區段的外徑,大于本體于其余的內藏區段的外徑,且彈簧于第一緊密區段的內徑,小于本體于固定區段的外徑,而彈簧的一端抵靠限位凸部時,第一緊密區段對應與本體的固定區段相互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探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探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552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