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頭部檢測的客流統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42458.2 | 申請日: | 2019-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226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趙拯;李翠;趙五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G06T7/24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創智卓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劉麗琴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頭部 檢測 客流 統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頭部檢測的客流統計方法,包括:步驟1.基于One?Stage的目標檢測算法,結合Tiny?yolo的網絡結構與SSH中的SSH語境模塊對輸入的初始幀圖片進行檢測,得到一個或多個人頭框坐標;為每一個人頭框創建一條路徑,用來保存該人頭框中心點在后續幀中的位置信息,每一條路徑分配一個id號;步驟2.輸入當前幀圖片進行人頭檢測得到當前幀人頭框坐標;步驟3.以oks距離作為度量方式,以歐氏距離作為補充度量方式,用人頭框的中心點坐標來計算目前存活的所有路徑與當前幀檢測出的所有人頭框的oks距離矩陣與歐氏距離矩陣;步驟4.關聯存活的所有路徑與當前幀檢測出的人頭框;步驟5.進出客流量統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客流統計領域,具體是一種基于頭部檢測的客流統計方法。
背景技術
現階段國內外客流統計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紅外線客流統計:依據人體的經過阻斷紅外線之間的對射從而統計客流,使用方便,數據傳輸量小,成本較低,安裝方便,對于光線要求不高。但這種方法對于比較寬的門口,多人同時經過時易產生漏統計現象。
視頻客流統計:主要依據人頭計數,其精度較高,還可以根據圖像分析追蹤消費者在店內行動軌跡,同時可以和人臉識別系統相結合,進行CRM管理,成本不算高。但是這種算法較復雜,數據傳輸任務較重,共包括檢測、跟蹤和統計三個算法,人頭檢出率、多目標跟蹤的精度以及統計過程的技巧都對客流統計準確率有重要的影響;
WIFI客流統計:采取智能手機mac地址進行人數統計,可以根據手機對店內的消費者的數量進行統計,且根據手機的IP進行消費者在店內行動軌跡的追蹤以及判斷新老顧客。但是,由于借助手機,存在一個人帶多個手機、手機關閉無線信號或者關機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的統計數據會存在不準確的情況。
3D 傳感客流計數器:圖像識別與前兩種相比要顯得較為高端一些,同樣是通過傳感器檢測,不同的是掃描人體輪廓進而得出立體的人體數據,再參照立體反射面的駝峰形狀,進而用單片機計算,從而判斷出人數。技術較為精確,但過高的成本限制了該方法的發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頭部檢測的客流統計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基于One-Stage的目標檢測算法,結合Tiny-yolo的網絡結構與SSH中的SSH語境模塊對輸入的初始幀圖片進行檢測,得到一個或多個人頭框坐標;為每一個人頭框創建一條路徑,用來保存該人頭框中心點在后續幀中的位置信息,每一條路徑分配一個id號;
步驟2.輸入當前幀圖片進行人頭檢測得到當前幀人頭框坐標;
步驟3.以oks距離作為度量方式,以歐氏距離作為補充度量方式,用人頭框的中心點坐標來計算目前存活的所有路徑與當前幀檢測出的所有人頭框的oks距離矩陣與歐氏距離矩陣;
步驟4.關聯存活的所有路徑與當前幀檢測出的人頭框;
步驟5. 進出客流量統計。
進一步的,步驟4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關聯操作:向融合匹配法輸入距離矩陣,將當前幀檢測出的人頭框與路徑進行匹配;
(2)對匹配上人頭框的路徑進行更新:存入被匹配上的人頭框中心點坐標;每條路徑最多匹配上一個人頭框,假設第n條路徑匹配上了第m個人頭框,向第n條路徑存入第m個人頭框的中心點坐標;
(3)對當前幀中沒有被匹配上的人頭框進行初始化,創建新路徑,并分配id號;假設當前幀中第k個與第q個人頭框沒有被任何一條路徑匹配上,那么,初始化兩條路徑,分別用來存放這兩個人頭框中心點在后續幀中的坐標,并分配兩個不同的id號,此時,總路徑中新增了兩條路徑;
(4)刪除連續n幀沒有匹配上人頭框的路徑,未被刪除的路徑即為存活的路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424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