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生物滯留帶系統的市政道路雨水復用設施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37234.2 | 申請日: | 2019-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286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惠寧;劉泳利;張登啟;付萬隆;楊柳崴;羅振華;胡家瑋;楊亞紅;尹鑫;王夢嬌;馬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5/10;E01C11/22;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37245 濟南鼎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賓<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73005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雨水徑流 滯留 人工填料層 污染物 雨水 礫石層 土層 去除 路面結構 排水管道 市政道路 雨水排放 植物根系 帶系統 懸浮物 穿孔 氮磷 復用 蓄水池 微生物 儲存 匯聚 水資源 緩解 吸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生物滯留帶系統的市政道路雨水復用設施,通過“V”型路面具有的橫坡坡度,將路面兩側的雨水徑流匯聚至生物滯留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雨水排放的時間,而后雨水進入生物滯留帶后通過植物根系對污染物的吸收,植土層對雨水徑流懸浮物(SS)的除去及植土層中的微生物對氮磷的去除后進入人工填料層,在人工填料層中進一步去除污染物,到達礫石層,通過礫石層排入穿孔排水管道進入蓄水池。本裝置對路面結構的調整以及對進入生物滯留帶的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的處理和對雨水的儲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排水設施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生物滯留帶系統的市政道路雨水復用設施。
背景技術
生物滯留帶設施是指在地勢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現階段隨著城市的快速城鎮化,城市中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等城市問題也日益突出。資料顯示:市政道路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城市道路附屬綠化設施以普通綠化隔離帶為主,雨水排放以雨水盡快匯至管道系統,經過收集后快速排除為目標,而忽略了可持續發展。總之,傳統的道路系統對于綠化帶的雨水調蓄作用沒有進行利用,所以經常會出現城市大面積內澇的情況。就目前的分析來看,這樣的道路雨水處理系統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要對其進行改變。
經檢索發現,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08200414U,公開日期為2018年12月7日的發明名稱為《用于海綿城市的生物凈化滯留帶》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海綿城市的生物凈化滯留帶,其原理為:在漏斗型的生物滯留帶中設置植被層、植土層、生物凈化層、蓄水層,在生物滯留帶內鋪設透水磚層,其具體位置為:生物凈化層之間設置有第一透水磚層,生物凈化層包括上層凈化層、中層凈化層、下層凈化層,蓄水層上部設置有第二透水磚層,且第二透水磚層設置在下層凈化層下部,蓄水層底部設置有透水管。透水管兩側還設置有排水主管,排水主管通過排水管與排水口連通。此種方法雖然能達到凈化雨水的作用,但是直接將經過生物滯留帶凈化的雨水排放掉,造成了一定的水資源浪費。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08221547A,公開日期為2018年6月29日的發明名稱為《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統及方法》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統及方法,回收系統包括擋土框、生物滯留帶、生態溝、蓄水池、匯水總管、吸附池、凈水組件和提升泵,凈水組件連接提升泵,匯水總管與凈水組件均連通蓄水池,生態溝內設有溢水井,溢水井內設有過濾篩板,過濾篩板上均勻分布有篩孔,生物滯留帶設于擋土框內;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橫向排水;(b)縱向排水;(c)抽取利用;(d)定期維護。此方法雖然能將雨水收集再利用,但是沒有充分考慮路面結構對排水時間的影響,且發明所述的擋土板過高也會影響雨水排放的時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生物滯留帶系統的市政道路雨水復用設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生物滯留帶系統的市政道路雨水復用設施,包括“V”型道路及生物滯留帶,所述“V”型道路具有橫坡坡度,將路面兩側的雨水徑流匯聚至生物滯留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雨水排放的時間,而后雨水進入生物滯留帶后通過植物根系對污染物的吸收,植土層對雨水徑流懸浮物的除去及植土層中的微生物對氮磷的去除后進入人工填料層,在人工填料層中進一步去除污染物,到達礫石層,通過礫石層排入穿孔排水管道進入蓄水池。
優選的,所述“V”型道路采用雙向2%橫坡,以道路中線為準,由兩側向中央以2%的坡率降坡,縮短雨水徑流匯聚的時間。
優選的,所述生物滯留帶的路緣高為3-5cm,便于雨水盡快流入生物滯留帶。
優選的,所述生物滯留帶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植被層、厚度為0.4m的植土層,厚度為0.3m的人工填料層及厚度為0.3m的礫石層及外層的防滲層,雨水徑流通過生物滯留帶從而被凈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372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雨水澆灌城市綠化帶的環保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城市規劃地面雨水滲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