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36429.5 | 申請日: | 2019-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05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郭艷;張騰飛;張海濤;郭平;郭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漢甲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33/12 | 分類號: | C08L33/12;C08L47/00;C08L23/20;C08K9/12;C08K7/08;C08K7/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濤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玻璃 制備 耐熱 改性 耐磨 乙烯基酯樹脂 耐熱耐磨性 鈦酸鉀晶須 共混改性 機械加工 加工性能 聚丁二烯 耐熱性能 染色性能 復合材料 耐候性 熱成型 透閃石 吸水性 丁烯 自然環境 無毒 燃燒 引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屬于有機玻璃技術領域,采用鈦酸鉀晶須和透閃石復合材料,對有機玻璃進行共混改性,并在其中引入乙烯基酯樹脂,進一步的提高其耐熱耐磨性,加入聚1?丁烯和聚丁二烯,提高有機玻璃的韌性,制備的有機玻璃加工性能良好,既適合機械加工又易熱成型;染色性能好,無毒,具有優良的耐候性,對自然環境適應性很強,吸水性小,耐熱性能良好,并兼具良好的硬度與光澤,與人長期接觸也無害,燃燒時產生的氣體不產生有毒氣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玻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玻璃一般采用由硅酸鹽類材料制成的無機玻璃。硅酸鹽類化合物在高溫條件下形成連續網狀結構,冷卻后硬化切割,形成具有一定黏度和形態的非金屬材料,該材料同時具有耐高溫、阻燃、成本低等優點。有機玻璃則由高分子材料通過注塑、擠出或澆注成型,其化學本質為塑料制品,所以韌性、強度及重量均優于無機玻璃。為了營造良好的視野,玻璃一般應滿足透光、抗沖擊、耐候和碎片少的需求。有機玻璃不僅能很好地滿足以上要求,同時還具有抗紫外線輻射的作用,避免車內人員處于長期曝曬狀態。但目前的有機玻璃容易擦傷:耐刮性較無機玻璃差,裝配時容易產生變形,但有機玻璃一旦鍍上多層膜,則多層膜的表面可能因高溫而產生發黃、龜裂現象,耐熱性不好。 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開發一種耐熱耐磨性抗沖擊性能優良的有機玻璃,以滿足實際生產生活中更高的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方法,依照該方法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吸油、吸波性能。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鈦酸鉀晶須-透閃石復合材料的改性方法:將11~13份預處理的鈦酸鉀晶須、4~6份透閃石粉加入15~25份乙烯基酯樹脂中,超聲攪拌1~2h,加入1~2份聚1-丁烯和1~2份聚丁二烯,在50~55℃油浴中加熱攪拌20~30min,滴加氨水調節pH為8~9,繼續恒溫攪拌反應1~2h,后在60~65℃下干燥得乙烯基酯為載體的鈦酸鉀晶須-透閃石復合材料;
(2)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的制備:在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反應釜中加入溶有0.5~1份過氧化二碳酸二環己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50~70份,開動攪拌并升溫至升溫至75~80℃,反應20~30分鐘,加入乙烯基酯為載體的鈦酸鉀晶須-透閃石復合材料15~18份,用冷水浴驟然降溫至30~35℃以下加入交聯劑,攪拌2~4min后停止攪拌,得預聚物,將反應釜中預聚物灌入已備好的模具中;將模具封緊不漏,放入水浴中,升溫至60~70℃,保溫1~2h后,模具中基本無氣泡產生時,升溫至95~100℃,保溫1~2h后,任其自然冷卻到40~50℃以下,去除模具,即可得到耐熱耐磨改性有機玻璃。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聚1-丁烯的230℃、2.16kg下熔融指數為12~14g/10min,等規指數為7.5~8.3。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預處理的鈦酸鉀晶須的預處理方法:
向19~21份鈦酸鉀晶須中加入體積比為3:1的乙醇和甘油混合液,在70~75℃水浴中加熱1~2h,冷卻、真空抽濾、水洗,在90~95℃下干燥得預處理的鈦酸鉀晶須。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聚丁二烯的分子量為2000~4000。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乙烯基酯樹脂為雙酚A型環氧乙烯基酯樹脂或酚醛環氧乙烯基酯樹脂。
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交聯劑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醚、氯茵酸酐、反-2-丁烯酸中的其中一種或多種。
具有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漢甲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漢甲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364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