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注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36183.1 | 申請日: | 2019-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241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7 |
| 發明(設計)人: | 笠場秀人;小林裕幸;鹽井博之;八穴啟史;中塚稔之;小川幸弘;戶倉壽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松風 |
| 主分類號: | A61M5/178 | 分類號: | A61M5/178;A61M5/31;A61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呂琳;樸秀玉 |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入 | ||
本申請涉及注入器。在注入器中,以不損傷密封體的方式將其容納于筒體,并且抑制柱塞從筒體脫落。注入器(10)具有:圓筒狀的筒體(12),具備排出口(12c);密封體(14b),與筒體(12)的內周面(12e)緊密接觸;柱塞(16),用于將密封體(14b)向筒體(12)的排出口側推進;以及止動件(16d),設于筒體(12)和柱塞(16)中的一方,在筒體(12)的徑向與另一方彈性接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入器。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構成為用于朝向筒體的排出口推進密封體的柱塞不會從筒體脫落的注射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注入器的情況下,筒體具備從其內周面突出的凸部,柱塞具備與該凸部卡定的卡定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2-515268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注入器的情況下,密封體越過從筒體的內周面突出的凸部而容納于筒體內。此時,密封體恐怕會由于與凸部的接觸而損傷。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在注入器中,以不損傷密封體的方式將其容納于筒體,并且抑制柱塞從筒體脫落。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案,提供一種注入器,具有:
圓筒狀的筒體,具備排出口;
密封體,與所述筒體的內周面緊密接觸;
柱塞,用于將所述密封體向所述筒體的排出口側推進;以及,
止動件,設于所述筒體和所述柱塞中的一方,在所述筒體的徑向與另一方彈性接觸。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注入器中,能以不損傷密封體的方式將其容納于筒體,并且抑制柱塞從筒體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注入器的外觀圖。
圖2是實施方式1的注入器的局部剖面圖。
圖3是實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筒體的剖面圖。
圖4是圖3所示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圖5是實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可動體的立體圖。
圖6是圖5所示的可動體的局部剖面圖。
圖7是實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柱塞的外觀圖。
圖8A是柱塞和可動體處于停止的狀態下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圖8B是柱塞和可動體處于朝向筒體的頂端移動過程中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圖8C是柱塞處于向遠離可動體的方向移動過程中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圖8D是在通過環形槽限制柱塞從筒體脫落的狀態下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注入器中的筒體的頂端側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10是實施方式2的注入器中的筒體的基端側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注入器的局部剖面圖。
圖12是沿圖11所示的A-A線的注入器的剖面圖。
圖13是表示將可動體容納于筒體時的止動件的筒體的放大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松風,未經株式會社松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3618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