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旋轉區域候選網絡的焊縫自主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35404.3 | 申請日: | 2019-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644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宋偉;張訸;王程;朱世強;肖家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60;G06T7/66;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寧波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旋轉 區域 候選 網絡 焊縫 自主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旋轉區域候選網絡的焊縫自主識別方法,將焊縫識別的四大主要步驟(圖像預處理、閾值分割、識別焊縫、擬合焊縫)整合在一個深度神經網絡下,對復雜場景下的多類型焊縫,實現了準確、快速、端到端的識別。網絡的核心在于針對焊縫方向特征的區域候選網絡,通過引入網絡中錨點框的傾角參數,消除了水平候選區域帶來的歧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旋轉區域候選網絡的焊縫自主識別方法,屬于計算機視覺領域。
背景技術
工業設備通常是由鋼板焊接而成,焊縫的高質量焊接和定期保養是保持其強度的重要手段。現階段的焊接和焊縫探傷,通常由人工作業完成。然而,人工作業依賴工人的技藝,作業質量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因素。另外,焊接過程中的高溫、有害氣體等易對工人產生危害;大型設備的焊接與保養,不僅需要腳手架、高空作業等額外輔助設備,而且高空作業存在較高的墜落傷亡隱患。
因此,使用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執行焊縫的無人自主焊接及保養任務,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措施,可以提高焊接及保養作業的精度與效率,并能夠在人工無法作業的極端條件下工作。而無人自主焊縫焊接及保養作業的前提是要實現對焊縫的準確識別。由于圖像包含的信息量豐富,基于圖像的焊縫識別方法越來越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
傳統的焊縫識別方式通常分為四步:圖像預處理、閾值分割、檢測焊縫、擬合焊縫。
圖像預處理。圖像預處理,將原始彩色圖像轉為灰度圖像,并消除圖像中的噪聲。不同類型的噪聲,適用于不同的濾波方式。
閾值分割。閾值分割將圖像分為目標和背景兩部分區域。通過分析圖像的灰度分布,選取合適的閾值。該閾值在灰度分布直方圖上,將灰度顯著地分為兩部分。然而,對于焊縫和背景灰度差異不大的焊縫類型,閾值分割的效果將會很差。尤其是由于污漬和銹跡的存在,使得焊縫的灰度產生較大的變化,這類變化無法被自適應閾值分割所識別,造成分割焊縫的效果不佳。
檢測焊縫。檢測焊縫通常使用邊緣檢測的方式,Hough變換通常只適用于焊接過程的焊縫線提取。對于焊接后的焊縫檢測,通常使用邊緣檢測技術。然而邊緣檢測的效果極度依賴圖像中物體的紋理信息,如果閾值分割后焊縫的邊緣和周圍物體的邊緣界限不明顯,會給焊縫的邊緣定位帶來極大的誤差,甚至丟失焊縫目標。
擬合焊縫。提取焊縫的特征通常是通過焊縫的邊沿坐標,計算得到焊縫中心的坐標,進而擬合出焊縫中心線。
實際上,實現自主識別焊縫仍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現存的問題包括:光照與陰影對圖像質量的影響、焊縫種類對識別算法適應能力的挑戰、銹跡或污漬對焊縫目標的干擾或遮蓋等等。根據上述傳統焊縫檢測方法的分析可知,基于圖像形態學處理和專家算法的焊縫檢測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傳統的焊縫檢測瓶頸在于檢測焊縫的能力,對于復雜環境下的不同種類焊縫,傳統焊縫檢測方法易失去目標或提取錯誤目標。因此,仍然需要一種快速且通用、可以應對具有不同特征焊縫的檢測方式或模型。近幾年,神經網絡在目標檢測上表現出優越的性能,尤其是復雜背景下多類目標的檢測。
R-CNN首次提出了使用選擇性搜索提取候選框,避免了舊算法在每個像素上生成候選框,相比后者大幅度減小了卷積網絡的計算量。但R-CNN需要對不同尺寸的候選框進行裁剪或拉伸操作,使其成為同一固定尺寸,然后在提取候選框內的特征圖,最后送入分類和邊界回歸網絡,不僅耗費時間,還會造成圖像數據的丟失或幾何的失真。
SPP-Net引入了金字塔思想,通過SPP層將不同尺度的候選框輸出成同一尺度的候選框,且不丟失原圖的信息。另外,相比R-CNN,SPP-Net只對原圖像進行一次卷積操作提取特征圖,在這一部分比R-CNN有100倍左右的提速。但SPP-Net的網絡層數仍較多,關鍵的步驟沒有得到本質的簡化,計算量仍是影響其時間的主要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354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足底壓力圖像配準方法
- 下一篇:模具監視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