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14629.0 | 申請日: | 2019-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289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閔永剛;張增耀;劉屹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慧邁材料科技(廣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75/04 | 分類號: | C09J175/04;C09J177/00;C09J167/04;C09J167/00;C09J11/08;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黏劑 裂縫 損傷 修復 制備和應用 黏度調節劑 基本樹脂 使用壽命 粘合基體 增稠劑 自修復 粘合 大理石 制備 陶瓷 金屬 木材 塑料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及其制備和應用方法,由如下組分制備而成:自修復填料、基本樹脂、增稠劑、黏度調節劑。本發明可應用于塑料、布、大理石、陶瓷、木材、金屬等的粘合上,本發明所述的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具有增強被粘合基體的強度,并提高其使用壽命的作用,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
技術領域
本說明屬于膠黏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混凝土、鋼材等建筑材料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材料,但其脆性本質使其抗裂性差,在施工或者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極易產生微裂縫。這些裂縫的存在及發展勢必影響這些建筑材料結構的使用性能,降低其耐久性和使用壽命。
采用修補材料對建筑的宏觀裂縫進行修補的傳統方法不僅增加了重復施工的次數,提高了成本(修復材料和人工費用價格昂貴),如若修復材料與建筑材料相容性不好,裂縫處與修復材料之間也極易斷裂,修復效果不佳。而在實際的混凝土工程結構中,許多微小裂紋發生在其結構內部,如果這些微觀范圍的損傷在發展成宏觀裂縫之前,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修復,那么將大大降低后期修補或維修成本,提高結構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因此,能夠主動感知并修復建筑墻體裂縫的自修復技術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自修復材料均是摻入建筑材料中,存在難相容、不易攪拌、澆筑,且可能降低建筑材料的性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研發一種價格低廉、施工簡便、可以持續修復裂縫損傷并保證建筑材料性能不受影響的自修復材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解決建筑材料結構容易開裂、開裂后修復以及修復后整體強度降低的問題,具有抗裂、自修復裂縫、裂縫修復后整體強度增強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其特征在于,原料組分包括:基本樹脂50-80份,增稠劑4-23份,黏度調節劑3-15份,自修復填料1-73份,助劑0.1-15份
上述一種可自發修復損傷裂縫的膠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干燥氮氣的保護下,將偶聯劑和自修復材料按計量加入四口瓶燒瓶中,混合均勻后常溫反應3h,得到組分A。
在裝有電動攪拌裝置、加熱裝置、溫度計和真空入口的三口燒杯中加入準確計量的基本樹脂并加熱升溫至100-200℃,在真空度小于0.67kPa下,脫水1-2h,取樣測水分小于0.1%時降溫,當溫度在60-90℃之間時,加入已蒸餾干燥過且計量準確的組分A、黏度調節劑、增塑劑、抗氧化劑和紫外線吸收劑等助劑,快速攪拌使其完全均勻混合,并抽真空脫泡3-10min。當氣泡基本抽完時停止攪拌、解除真空,倒入已預熱約60℃的模具中,于110-120℃的烘箱中硫化4h左右、脫模。
所得的性能檢測結果為:
本發明組分簡單,成本低廉,綠色環保,且能持續自行修復因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微裂縫或微損傷,且修復速度快,修復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法
為了更好的解決技術問題,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案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這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種修改或改進,但是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
實施案例一:
通過使用模板法的手段,使6重量份無機自修復材料填入中空的納米硅球里面。在干燥氮氣的保護下,將硅烷偶聯劑和納米硅球按計量加入四口瓶燒瓶中,混合均勻后常溫反應3h,得到組分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慧邁材料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未經慧邁材料科技(廣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146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