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板固定支撐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493886.0 | 申請日: | 2019-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79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敏捷;劉哲群;劉昭;李玉琨;張慶斌;曹雪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智愈(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06 | 分類號: | A61F2/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8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板 固定 支撐架 | ||
一種導板固定支撐架,屬于醫用裝置領域。目前缺少一種醫用3D打印導板在進行質量檢查時所需要的固定裝置的問題。一種導板固定支撐架,包括一組相連的支撐單元,每個支撐單元的夾緊調整機構(1)為圓筒型,夾緊調整機構(1)的外側壁的圓周方向上,一組液壓支撐機構和一組液壓轉接管交替的均勻分布,連接板(4)旋接在夾緊調整機構(1)的一端。本發明將多個導板支撐單元進行組合,在從導板的兩端放入,對導板實施脹緊摩擦固定,方便對其進行開孔的加工處理,夾持力度大,提高后續操作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用的3D打印導板的質量檢查和加工用支撐單元,特別涉及一種導板固定支撐架。
背景技術
主動脈病變,主要包括主動脈瘤(Aortic Aneurysm, AA)和主動脈夾層(AorticDissection, AD),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一旦發生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破裂,病死率高達78%-94%。在上世紀后半頁,傳統開放手術是治療各種主動脈疾病的標準方法,但是以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 AD)的外科手術為例,其手術病死率高達21%~50%,而截癱率則高達10%~36%。對于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的開放手術效果較好,但仍存在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術后恢復慢,特別是老年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率高等缺點。
隨著近年血管外科手術技術和新型血管介入材料的飛速發展,低風險的血管腔內治療技術已成為主動脈疾病治療的發展方向。1991年Parodi使用血管腔內人工血管導板完成了首例腹主動脈瘤腔內手術(EVAR),1994年Dake 又將覆膜導板用于胸主動脈夾層的治療(TEVAR),血管腔內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并迅速得到普遍采用。
隨著主動脈腔內治療與傳統開放手術比較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的公布,腔內治療的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低等特點已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
利用血管導板進行腔內治療時,需要事先對導板進行開孔,以形成與目標血管及分支血管吻合的導板支架,但目前能夠實現血管導板開孔技術的開孔設備種類稀少,醫生只能憑經驗手動開孔,存在開孔位置不精確的問題。且缺少一種醫用3D打印導板在進行質量檢查和進一步加工時所需要的固定裝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缺少一種醫用3D打印導板在進行質量檢查時所需要的固定裝置的問題,而提出一種用于導板支撐單元。
一種導板固定支撐架,所述的導板固定支撐架包括一組相連的支撐單元,每個支撐單元都包括夾緊調整機構、液壓支撐機構、液壓連接管和連接板,夾緊調整機構為圓筒型,夾緊調整機構的外側壁的圓周方向上,一組液壓支撐機構和一組液壓連接管交替的均勻分布,連接板旋接在夾緊調整機構的一端;其中,
夾緊調整機構包括夾緊支撐套、夾緊球頭、球頭夾塊和彈簧,
夾緊支撐套為中空圓筒型,夾緊支撐套的側壁上設置有一組安裝球頭夾塊的結構,安裝球頭夾塊的結構內各插裝一個球頭夾塊,多個球頭夾塊拼成一個能容納夾緊球頭的容腔,且所形成的容腔具有供夾緊球旋轉擺動的擺動口,夾緊球頭設置在多個球頭夾塊拼成一個能容納夾緊球頭的容腔內;
液壓支撐機構包括摩擦式膨脹囊、導流支撐管、進液管和連接固定座;連接固定座的底部固定在夾緊支撐套的外表面上,連接固定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導流支撐管,導流支撐管的頂部連通摩擦式膨脹囊,導流支撐管的側壁上連通進液管;
液壓連接管包括快裝彎頭和液壓轉接閥,快裝彎頭的兩端為快裝接頭,快裝彎頭的一端與液壓轉接閥連接,快裝彎頭的另一端與輸送液壓油的軟管連接;
連接板為圓形板,連接板的外側壁上設置連接外螺紋,連接板的一端設有連接內螺紋,連接外螺紋與夾緊支撐套的連接螺紋配合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智愈(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云智愈(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4938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