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通道在線連續VOC去除率評價工作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488145.3 | 申請日: | 2019-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744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何丹農;徐榮;袁靜;趙昆峰;蔡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亞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 地址: | 201109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作站 去除 多通道 揮發性有機物氣體 氣路控制單元 氣相色譜儀 安裝數據 單元模塊 發生裝置 理想設備 連續檢測 流量穩定 企業研究 氣固反應 實時顯示 吸附材料 移動電腦 外接 催化 電腦 科研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通道在線連續VOC去除率評價工作站,該工作站需要外接用于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氣體發生裝置、氣固反應單元模塊、氣路控制單元模塊和雙FID氣相色譜儀的臺式或者移動電腦一套,同時電腦需要安裝數據收集、處理以及實時顯示的軟件。該工作站溫度控制穩定、精度高,VOC氣體濃度、流量穩定,工作站結構緊湊、性能可靠,是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研究人員高效、在線、連續檢測催化或者吸附材料VOC去除率的理想設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通道在線連續VOC去除率評價工作站,所述工作站用于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研究人員高效、在線、連續檢測催化或者吸附材料的VOC去除率。
背景技術
在室外,VOC的主要來自燃料燃燒產生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污染等;在室內,則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煙、采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筑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汽車內飾件生產、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VOC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膚過敏,使人產生頭痛、咽痛與乏力,其中還包含了很多致癌物質。
由于VOC的危害性較強,因此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中均規定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最高容許濃度為0.6 mg/m3;《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10)規定I類民用建筑工程中TVOC最高容許濃度為0.5mg/m3。
國家對VOC的管控越來越嚴格,因此眾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均在開發不同種類的除VOC材料。這一過程中缺乏一種連續高效的VOC去除率評價裝置,從而降低了科研人員開發除VOC材料的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為眾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提供一種有效的VOC去除率評價工作站,通過該工作站的推廣使用來提高科研人員的開發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高效在線連續除VOC材料評價的工作站,彌補現有的評測手段間歇操作、溫度控制不穩定、VOC氣流不穩定、穩定時間長、數據手工記錄等不足。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多通道在線連續VOC去除率評價工作站,由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站需要外接用于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氣體發生裝置、氣固反應單元模塊、氣路控制單元模塊和雙FID氣相色譜儀,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進行數據收集、處理以及實時顯示;至少包括:
高純空氣發生源、氫氣發生源和高純氮氣鋼瓶分別與過濾器單元模塊連接,所述的過濾器單元模塊分別與氣體流量控制單元模塊連接;所述的氣體流量控制單元模塊分別與氣流方向控制單元模塊連接;所述的氣流方向控制單元模塊出來的氣流分別與雙FID氣相色譜儀、色譜進樣單元模塊、兩位四通閥和混氣裝置連接;所述的兩位四通閥依次與揮發性有機物氣體發生裝置和混氣裝置連接;所述的混氣裝置與氣體分配裝置連接;所述的氣體分配裝置與氣體流量控制單元模塊連接;氣體流量控制單元模塊與氣路控制單元模塊相連;所述氣路控制單元模塊分別與氣固反應單元模塊和色譜進樣單元模塊連接;色譜進樣單元模塊分別與尾氣緩沖裝置和雙FID氣相色譜儀相連。
所述的揮發性有機物氣體發生裝置包含一種溫控范圍為-20~30℃、精度為0.1℃的低溫循環裝置,該低溫循環裝置含有保溫層;裝置內包含一個完全浸沒其中的圓柱狀容器。
所述的低溫循環裝置的保溫層為玻璃棉;圓柱狀容器為雙層不銹鋼。
所述的混氣裝置含有聚四氟乙烯內襯;所述的氣體流量控制單元模塊為轉子流量計。
所述的氣固反應單元模塊包含一種溫度在室溫20-300℃可控,精度為1℃的氣固反應單元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含有保溫層;加熱裝置內可安放數個氣固反應玻璃管。
該氣固反應單元加熱裝置的保溫層為玻璃棉;氣固反應玻璃管材質為石英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4881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