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緩凝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403936.1 | 申請日: | 2019-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050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姚獻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西立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2 | 分類號: | C04B28/02;C04B20/12 |
| 代理公司: | 寧波宇禾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430 | 代理人: | 趙雅婷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緩凝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超緩凝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其是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制成:水泥175~200份、粉煤灰活性摻和料63~70份、礦粉62~70份、砂子685~770份、碎石916~1030份、水160~180份、緩凝劑5~6份、緩凝型高效聚羧酸減水劑3~4份。本發明制備的超緩凝混凝土既能有效延緩凝結時間,而且具有優良的后期抗壓強度、抗滲性以及耐久性,綜合性能優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緩凝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以及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建筑物不斷出現,工程施工難度逐漸增加,如何保證建筑的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混凝土是現代建筑中用量最大、也是最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對建筑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由于傳統混凝土已經逐漸難以滿足現代建筑的工程需求,高性能、多用途的新型混凝土得到了廣泛的開發應用。
在大型的混凝土工程中,如地鐵、車站等深基坑圍護結構的鉆孔咬合樁施工時,常需要把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延長十幾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因此提出了超緩凝混凝土的技術要求。超緩凝混凝土是一種為了滿足特殊施工要求而專門配制的新型混凝土,其一方面要求早期有足夠長的凝結時間,另一方面又需要達到足夠的后期強度。通常而言,超緩凝混凝土需要滿足初凝時間60~80h,28d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要求。緩凝外加劑是目前實現混凝土超緩凝的一個主要手段。此外,粉煤灰對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和強度也至關重要。現有的超緩凝混凝土雖然能成功延長凝結時間,但是通常后期抗壓強度、抗滲性以及耐久性較差,最終對建筑質量產生不良影響,需要對其作出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超緩凝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制備的混凝土既能有效延緩凝結時間,而且具有優良的后期抗壓強度、抗滲性以及耐久性,綜合性能優越。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超緩凝混凝土,其是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制成:
水泥175~200份、粉煤灰活性摻和料63~70份、礦粉62~70份、砂子685~770份、碎石916~1030份、水160~180份、緩凝劑5~6份、緩凝型高效聚羧酸減水劑3~4份。
優選地,所述粉煤灰活性摻合料的制備方法如下:
(1)將活性粉煤灰加入相當于活性粉煤灰重量10~20%的硅酸鈉溶液中混合均勻,然后真空加壓浸漬處理,得到硅酸鈉負載粉煤灰;
(2)將相當于活性粉煤灰重量10~15%的殼聚糖溶液均勻噴灑在步驟(1)得到的硅酸鈉負載粉煤灰表面,于60~80℃干燥1~2h后,再均勻噴灑相當于活性粉煤灰重量10~20%的戊二醛溶液,于60~80℃交聯2~4h,洗滌后于60~80℃真空干燥3~6h,即得粉煤灰活性摻合料。
優選地,所述活性粉煤灰的制備方法如下:先將粉煤灰置于球磨機中,在球料比(1.5~2):1的條件下于300~600rpm球磨10~30min,然后加入相當于粉煤灰重量5~10倍的水攪拌均勻,在微波反應器中于500~800W處理30~60min,過濾、干燥后再次置于球磨機中,在球料比(1.5~2):1的條件下于1000~1500rpm進行二次球磨,球磨時間為30~60min,即得活性粉煤灰。
優選地,所述真空加壓浸漬處理的具體步驟如下:先在真空度為-0.05~-0.08MPa條件下浸漬1~3h,然后解除真空,在壓力為0.5~2MPa條件下加壓處理2~4h。
優選地,所述硅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1.5%,所述殼聚糖溶液的質量分數為0.5~2%,所述戊二醛溶液的質量分數為0.5~1%。
優選地,所述砂子的表觀密度為2580~2590kg/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西立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寧波西立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4039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