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樁的孔中雙測點低應變完整性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400435.8 | 申請日: | 2019-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730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奎華;譚婕;鄭茗旺;劉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棟;張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速度傳感器 固定裝置 低應變 傳感器 測點 基樁 完整性檢測裝置 脈沖錘 預埋管 數據采集處理裝置 吊放 灌注混凝土樁 測量混凝土 定量化分析 聲波透射法 預埋管件 樁身缺陷 鋼筋籠 檢測法 檢測 波速 敲擊 無損 樁長 樁頂 分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樁的孔中雙測點低應變完整性檢測裝置及方法,包括帶固定裝置的加速度傳感器、預埋管、脈沖錘、帶刻度的引線以及數據采集處理裝置。本裝置所采用的傳感器由加速度傳感器和固定裝置組成,當加速度傳感器到達指定位置后,利用固定裝置固定其在管中的位置。在灌注混凝土樁時,需在鋼筋籠內預埋管件以吊放傳感器。進行檢測時,將兩個傳感器分別吊放到預埋管中指定深度,利用脈沖錘敲擊樁頂,根據兩個測點的結果進行分析,達到測量混凝土波速、檢測樁長及樁身缺陷定量化分析的目的。本發明結合了傳統基樁低應變檢測法與聲波透射法的優點,具有快速、經濟、無損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測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樁的孔中雙測點低應變完整性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樁基作為最重要的一種基礎形式,其質量檢測一直受到工程界的關注。在國內的樁基動力檢測中,比較常見且具有代表性的是低應變反射波檢測法及聲波透射法。
傳統的低應變檢測法將傳感器放置于樁頂,在檢測樁長時,一方面可能出現樁底過深以至于傳感器無法接收到樁底反射波,另一方面計算時采用的混凝土波速通常根據經驗設置,具有較大誤差,導致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別。
聲波透射法則在預埋聲測管中放置發射端和接收端,通過實測聲波在混凝土中傳播的聲時、波速等對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測。該方法存在以下缺點:第一,當聲測管外側出現缺陷甚至主筋外露時,該方法無法檢測。第二,當聲測管局部包泥、混凝土離析等,會導致局部測點的失效。
本發明結合了傳統低應變檢測法和聲波透射法的優點,在低應變檢測方法的基礎上,利用預埋管將傳感器置于樁體內部,根據傳感器引線的下放長度確定傳感器放置深度,通過改變兩個傳感器的位置和距離達到更準確的檢測待測基樁的混凝土彈性縱波波速、樁長或樁身完整性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種基樁的孔中雙測點低應變完整性檢測裝置及方法。本發明在傳統低應變檢測方法的基礎上,利用預埋管將傳感器置于樁體內部,根據傳感器引線的下放長度確定傳感器放置深度,通過改變兩個傳感器的位置和距離達到更準確的檢測待測基樁的混凝土彈性縱波波速、樁長或樁身完整性的目的。
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樁的孔中雙測點低應變完整性檢測裝置,其包括第一加速度傳感器、第二加速度傳感器、預埋管、脈沖錘、引線以及數據采集處理裝置;所述脈沖錘用于敲擊混凝土灌注樁的樁頂;至少一條所述的預埋管垂直埋設于混凝土灌注樁的鋼筋籠內;所述的第一加速度傳感器和第二加速度傳感器均吊掛于預埋管中并保持間距;兩個傳感器上均設有用于將傳感器臨時固定在預埋管管壁上的固定裝置;第一加速度傳感器和第二加速度傳感器均通過引線與外部的數據采集處理裝置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的固定裝置為氣囊固定裝置,所述的氣囊固定裝置為一個具有充氣口的密閉氣囊,氣囊環繞包裹于傳感器外部,其充氣口密閉連接充氣管的一端,充氣管的另一端連接至基樁外部。
進一步的,所述的預埋管內徑需大于傳感器的最大外徑,但小于傳感器和泄氣狀態下氣囊固定裝置的最大外徑之和。
作為優選,所述的固定裝置為彈簧固定裝置,每個傳感器上的彈簧固定裝置均包括導管和若干彈簧;若干條彈簧圍繞傳感器的周側表面固定,所述的導管內徑大于傳感器;當傳感器位于導管內時,傳感器周向的彈簧的自由端以壓縮狀態支頂于導管內壁上,對傳感器進行臨時固定;每個傳感器的引線包裹有硬質的引線管,引線管一端固定于傳感器上,另一端穿過預埋管并伸出混凝土灌注樁的樁頂;且彈簧末端與導管內壁之間在引線管的推力作用下能夠滑動;所述彈簧的長度應滿足:傳感器滑出導管后,彈簧能夠支頂于預埋管內壁上對傳感器進行臨時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的引線管為鋼管或硬質塑料管,且均為筆直的中空圓管。
作為優選,所述的預埋管有多條,分布于混凝土灌注樁橫截面的不同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4004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