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葉菌唑的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86902.6 | 申請日: | 2019-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284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世銀;蔡丹群;吳紅軍;阮東;黃衛榮;譚永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廣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49/08 | 分類號: | C07D249/08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粵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儲 |
| 地址: | 51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葉菌唑 新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葉菌唑的新方法,該方法以5?(4?氯芐基)?2,2?二甲基環戊酮即式(1)和4?氨基?1H?1,2,4?三氮唑即式(2)化合物為初始原料經過一系列反應制得葉菌唑即式(5)化合物。該方法的工藝簡單,原料易得,成本較低,產生的三廢少,而且克服1,3,4?三氮唑異構體的產生,目標產物葉菌唑的含量和收率都得到了提高,含量可達96%以上,適合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加工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葉菌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葉菌唑是由日本吳羽化學工業公司研制,并與美國氰胺(現為BASF)共同開發的三唑類殺菌劑。葉菌唑是麥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雖然作用機理與其他三唑類殺菌劑一樣,但活性譜則差別較大。二種異構體都有殺菌活性,但順式活性高于反式。葉菌唑的殺菌譜非常廣泛,且活性極佳。葉菌唑田間施用對谷類作物殼針孢、鏈孢霉和柄銹菌有卓越效果。葉菌唑同傳統殺菌劑相比,使用劑量極低而防治谷類病害范圍卻很廣泛。適宜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小黑麥等作物,對非靶標生物低毒,用量低且殺菌活性高。
在合成葉菌唑的過程中,由于三氮唑存在互變異構體現象,反應過程會有大量異構體產生,產品不僅精制難度提高,并且原料成本大大提高,產品總收率明顯降低。因此,探索反應過程控制1,3,4-三唑雜質產生的方法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其中,1,3,4-三唑雜質的結構如下:
基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問題,在合成葉菌唑的過程中,由于三氮唑存在互變異構體現象,反應過程會有大量異構體產生,產品不僅精制難度提高,并且原料成本大大提高,產品總收率明顯降低。因此,探索反應過程控制1,3,4-三唑雜質產生的方法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控制1,3,4-三唑雜質產生的制備葉菌唑的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原料易得,產品收率高,適合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A:使式(1)化合物與式(2)化合物和三甲基溴化亞砜在溶劑中,堿性條件下的反應生成式(3)化合物;
B:得到的式(3)化合物在亞硝酸鈉酸溶液中發生重氮化反應去氨基生成式(4)化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A的具體實施過程為:將式(1)化合物與式(2)化合物和堿溶于溶劑中,攪拌,在溫度為90℃~95℃下分批加入三甲基溴化亞砜,加完后,保溫反應2~4小時,反應結束后,處理反應液得到式(4)化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式(1)化合物、堿、式(2)化合物和三甲基溴化亞砜的投料摩爾比為1:0.9:1.1~1.05:1.2~1.4。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葉菌唑的制備方法中,所述溶劑為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亞砜混合物。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葉菌唑的制備方法中,所述堿為叔丁醇鈉或叔丁醇鉀。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的葉菌唑的制備工藝具有路線短、產率高、經濟性好的優點,適合工業化生產;
(2)本發明的葉菌唑的制備工藝通過反應過程控制1,3,4-三唑雜質產生,產品純度和收率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限定,但本發明不應僅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葉菌唑的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廣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廣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869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