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纜多纖著色套塑集成節能生產線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84363.2 | 申請日: | 2019-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86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沈新華;李曉榮;劉詩培;馬科;劉少永;于新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湖州宇易電氣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著色 套塑 節能生產線 固化單元 固化裝置 生產效率 依次布置 多纖 物流 光纖 申請 光纜 油墨填充裝置 光纖放線架 塑料擠塑機 并行排列 出線裝置 高度集成 光纜制造 光纖生產 節能環保 進線裝置 牽引裝置 人員配置 收線裝置 固化爐 光纖線 套管 生產成本 制造 | ||
一種光纜多纖著色套塑集成節能生產線,光纜制造技術領域;本申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光纖生產的著色和套塑分成兩道工序,需要物流中轉,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本申請包括依照光纖線制造步驟依次布置的光纖放線架、光纖著色固化裝置、油墨填充裝置、塑料擠塑機、套管牽引裝置和收線裝置,光纖著色固化裝置包括若干并行排列的著色固化單元,著色固化單元包括依次布置的進線裝置、固化爐和出線裝置。本申請工序高度集成,減少物流中轉,提高生產效率,節能環保,提高人員配置。
技術領域
一種光纖生產線,屬于光纖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纜多纖著色套塑集成節能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光纖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傳統的光纖生產主要包括著色和套塑著色套塑分兩道工序,而固化方式采用高壓汞燈固化,傳統的光纖生產設備具有以下幾點缺陷:
1、分兩道工序生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分別進行著色工序生產和套塑工序生產。
2、著色生產的色纖需要庫存,跟蹤排產計劃,取出到套塑工序進行生產,增加了一次轉運過程。
3、常規UV汞燈,波長為200nm-600nm,所需要的365nm波長的紫外光不足40%,其余60%通過發熱或輻射浪費。啟動時,高壓擊穿有大量VOCs氣體排出。
4、目前著色生產線均是1個固化爐1根光纖,固化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纜多纖著色套塑集成節能生產線,工序高度集成,減少物流中轉,提高生產效率,節能環保,提高人員配置。
本申請的一種光纜多纖著色套塑集成節能生產線,包括依照光纖線制造步驟依次布置的光纖放線架、光纖著色固化裝置、油墨填充裝置、塑料擠塑機、套管牽引裝置和收線裝置,所述光纖著色固化裝置包括若干并行排列的著色固化單元,所述著色固化單元包括依次布置的進線裝置、固化爐和出線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進線單元包括若干光纖過線輪、若干進線導向輪和油墨模具,光纖線繞過光纖過線輪后經導向輪由油墨模具入口進入并由模具出口穿出。
進一步的,所述油墨模具具有至少兩個模具入口,模具入口數量與模具出口的數量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進線單元包括油墨供給裝置,油墨供給裝置包括第一油墨罐和第二油墨罐,第二油墨罐輸出端與第一油墨罐建立連接,第二油墨罐內安裝有葉輪。
進一步的,所述固化爐包括爐體,爐體內設有LED-UV燈和若干石英管,爐體一側為若干入線口,爐體入線口相對側設有與入線口位置數量匹配對應的出線口,石英管兩端分別于入線口與出線口之貫通。
進一步的,所述出線裝置包括若干出纖導向輪和若干光纖出線輪,導向輪邊緣與固化爐的出口共線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套管牽引裝置包括前部冷卻組件、主牽引和后部冷卻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前部冷卻組件包括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后部冷卻組件包括第三水槽,第一水槽溫度>第二水槽溫度>第三水槽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套管牽引裝置與收線裝置之間設有張力調節裝置,張力調節裝置包括輔助牽引和收線舞蹈輪。
進一步的,所述張力調節裝置包括測徑儀。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工序高度集成,取消了著色車間與著色生產線,節約空間;減少著色與套塑之間的物流周轉,取消色纖庫存。
2、提高生產效率,訂單下達后,無需進行著色排產,可直接進行套塑工序生產,優化了光纜制造工藝流程,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湖州宇易電氣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湖州宇易電氣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843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