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D5000系統的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78099.1 | 申請日: | 2019-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3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雷享;李明明;宋云飛;丁嵬;趙超;鐘天可;丁一;楊子躍;沙旭;喬陽;王坤;周鑫;候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市洪澤區供電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0 | 代理人: | 韓曉斌 |
| 地址: | 223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配電網 母線電壓 異常判斷 調度控制系統 實時遙測數據 編寫程序 輔助決策 故障類型 實時信息 系統平臺 系統應用 智能電網 準確率 預判 電網 調控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D5000系統的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方法,基于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即D5000系統)的電網實時信息功能,深化D5000系統應用,利用配電網母線電壓實時遙測數據,在D5000系統平臺的基礎上利用C語言編寫程序代碼,預判具體故障類型,為調度員提供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的輔助決策功能,縮短了調度員對于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和處理的時間,提高了配電網母線電壓判斷的準確率,降低了調控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網調度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故障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D5000系統的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方法。
背景技術
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故障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如:單條線路單相接地、多條線路同相接地、線路斷線、線路高壓熔絲熔斷、線路低壓熔絲熔斷(低壓小開關跳閘)、諧振、復合故障等。目前是通過調度員人工分析判斷具體故障類型,進行故障處理。
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簡稱D5000系統,是新一代的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基礎平臺,實現了“遠程調閱、告警直傳、橫向貫通、縱向管理”的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D5000系統的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方法,對各種故障類型之間的特征量差異進行甄別,通過機器語言判斷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故障的具體類型,為調度員處理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提供輔助決策意見。
本發明的設計原理是:基于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即D5000系統)的電網實時信息功能,深化D5000系統應用,利用配電網母線電壓(Ua、Ub、Uc、Uab、Ubc、Uca)實時遙測數據,在系統平臺上編寫程序代碼,預判具體故障原因,為調度員提供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的調度輔助決策意見。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基于D5000系統的配電網母線電壓異常判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通過所述D5000系統提取配電網母線相電壓、線電壓實時遙測數據;
步驟二:通過D5000系統對配電網母線相電壓、線電壓實時數據進行計算和預判;
步驟三:輸出計算和預判結果;
步驟四:調度員對計算和預判結果進行人工確認,并啟動相應處理流程;
步驟五:步驟一至步驟四實時反復進行。
進一步地,前述步驟二中進行預判是通過提取特征數據推斷出具體的故障原因,其根據是不同異常現象時配電網母線電壓差異,它具體分為以下十三種情況:
S1:正常運行電壓:根據電力系統調度規程正常配電網母線線電壓10-10.7kV(20-21.4kV)、相電壓范圍5.77-6.17kV(11.55-12.36kV);
S2:單相金屬性接地:接地相電壓降為0,其余兩相相電壓升高為線電壓,線電壓不變;
S3:單相過渡電阻接地(不完全接地):接地相電壓降低但不為0,另兩相電壓升高,高于相電壓低于線電壓,線電壓不變;
S4:壓變高壓熔絲一相熔斷:熔斷相電壓降低很多但不為零,其余兩相電壓不變,與熔斷相相關的線電壓降低;
S5:壓變高壓熔絲二相熔斷:熔斷相電壓降低很多但不為零,另一相電壓不變,兩熔斷相線電壓為零,和健全相線電壓均為相電壓;
S6:壓變低壓熔絲一相熔斷:熔斷相電壓降低至零,另兩相電壓不變,與熔斷相相關線電壓降低;
S7:壓變低壓熔絲兩相熔斷:熔斷相電壓降低至零,另一相電壓不變,相電壓降低至零的兩相為熔斷相;
S8:線路單相斷線:一相電壓略微升高但不超過1.5倍相電壓,另外兩相電壓略微降低,不低于0.866倍相電壓,電壓升高相為斷線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市洪澤區供電分公司,未經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市洪澤區供電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780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