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息處理裝置、信息處理方法以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75861.0 | 申請日: | 2019-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097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錦添;李海軍;劉博;呂洪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渠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51 | 分類號: | G06F9/451;G06F9/445;G06F8/41;G06F8/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遲軍 |
| 地址: | 237014 安徽省六安市經濟技術開***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息處理裝置 存儲介質 接收單元 解析單元 配置文件 外部裝置 信息處理 顯示配置 渲染單元 解析 更新 通信 | ||
本發明提供信息處理裝置、信息處理方法以及存儲介質。該信息處理裝置能夠與外部裝置進行通信,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具有用于顯示信息的顯示單元,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包括:接收單元,其被構造為從外部裝置接收配置文件;解析單元,其被構造為對接收單元接收到的配置文件進行解析,以獲得用于顯示的UI信息;以及渲染單元,其被構造為基于解析單元獲得的UI信息,更新所述顯示單元的顯示配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處理裝置、信息處理方法以及存儲介質。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夠實現動態改變頁面布局及功能的動態渲染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上,存在如下一種動態渲染庫(UIBuilder),圖2示出了該動態渲染庫的框架圖。其中,RN(react-native)框架讓JS開發者可以大部分使用JS代碼就可以構建一個跨平臺APP。Facebook官方說法是learn once,run everywhere,即在Android、IOS、Browser各個平臺,程序畫UI和寫邏輯的方式都大致相同。因為JS可以動態加載,從而理論上可以做到write once,run everywhere,當然要做額外的適配處理。RN需要一個JS的運行環境,在IOS上直接使用內置的javascriptcore,在Android則使用webkit.org官方開源的jsc.so。此外還集成了其他開源組件,如fresco圖片組件、okhttp網絡組件等。RN會把應用的JS代碼(包括依賴的framework)編譯成一個js文件(一般命名為index.android.bundle),RN的整體框架目標就是為了解釋運行這個js腳本文件,如果是js擴展的API,則直接通過bridge調用native方法;如果是UI界面,則映射到virtual DOM這個虛擬的JS數據結構中,通過bridge傳遞到native,然后根據數據屬性設置各個對應的真實native的View。bridge是一種JS和JAVA代碼通信的機制,用bridge函數傳入對方module和method即可得到異步回調的結果。
對于JS開發者來說,畫UI只需要畫到virtual DOM中,不需要特別關心具體的平臺,還是原來的單線程開發,還是原來HTML組裝UI(JSX),還是原來的樣式模型(部分兼容)。RN的界面處理除了實現View增、刪、改、查的接口之外,還自定義一套樣式表達CSSLayout,這套CSSLayout也是跨平臺實現。RN擁有畫UI的跨平臺能力,主要是加入Virtual DOM編程模型,該方法一方面可以照顧到JS開發者在html DOM的部分傳承,讓JS開發者可以用類似DOM編程模型就可以開發原生APP,另一方面則可以讓Virtual DOM適配實現到各個平臺,實現跨平臺的能力,并且為未來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間,比如react-cavas、react-openGL。而實際上react-native也是從react-js演變而來。
對于Android開發者來說,RN是一個普通的安卓程序加上一堆事件響應,事件來源主要是JS的命令。主要有兩個線程,UI main thread和JS thread。UI thread創建一個APP的事件循環后,掛在looper等待事件,事件驅動各自的對象執行命令。JS thread運行的腳本相當于底層數據采集器,不斷上傳數據,轉化成UI事件,通過bridge轉發到UI thread,從而改變真實的View。后面再深一層發現,UI main thread跟JS thread更像是CS模型,JSthread更像服務端,UI main thread是客戶端,UI main thread不斷詢問JS thread并且請求數據,如果數據有變,則更新UI界面。
然而,現有的動態渲染庫存在如下缺陷:開發體驗一般,文檔很粗略,兩個平臺還沒有完全統一,控件不完善,升級RN版本需要大動干戈,而且要做出優質app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去打磨。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渠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渠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758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