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及其制備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9664.8 | 申請日: | 2019-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78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登鑫;翁玲華;仲崇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廣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0 | 分類號: | C02F1/50;C07C209/12;C07C211/63;A01N33/12;A01P1/00;A01P3/00;A01P13/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處理 多頭 殺菌 滅藻劑 及其 制備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科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及其制備和應用,其中多頭殺菌滅藻劑的分子結構如下:,該殺菌滅藻劑的頭基電荷更為集中,可以與細菌及藻類產生更為強烈的結合,具有更強的殺菌滅藻效能,在濃度大于2mg/L時,殺菌率即可達到99.1%以上;在濃度大于2ppm時,經過三天時間,滅藻率即可達到99.8%,該四頭季銨鹽的疏水基團位于離子頭基之間,可在不影響其殺菌滅藻能力的同時,大大削弱其表面活性,在使用過程中無需加入消泡劑,降低了系統的運行成本,同時,本發明中的四頭季銨鹽與陰離子聚合物復配后的溶液仍為澄清透明,與藥劑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多種水處理劑配方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科學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及其制備和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成為了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很多的工業生產過程中如火力發電、制漿造紙等需要使用大量水,這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將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因此,在工業生產中普遍采用循環冷卻水系統,以達到高效用水和節水的目標,在長期使用的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隨著空氣中微生物的進入,會導致系統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得水質變差;同時隨著濃縮倍數的提高,系統內壁及管道產生結垢現象,這些因素會導致設備腐蝕,降低傳熱效率,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來抑制微生物滋生及系統內結垢現象,是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常見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和藻類等,常用的殺菌劑包括含氯化合物、含溴化合物和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等,而含氯及含溴的化合物雖然具有較好的殺菌效果,但通常具有毒性偏大,對水體產生二次污染等問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將目光投向毒性更小的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季銨鹽表面活性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溶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在流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泡沫,為了使循環水系統正常運行,通常要加入消泡劑,增加了成本;其次,在循環水中含有油性成分時,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會使體系產生乳化,降低了殺菌能力。此外,由于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的親水頭基帶有正電荷,當與一些陰離子型的阻垢劑如聚丙烯酸鈉等混合使用時,易于通過靜電吸引作用與陰離子強烈結合形成有機物沉淀,同樣降低了殺菌效果。因此,開發毒性小、殺菌效率高、相容性好、使用簡便的新型季銨鹽型殺菌劑,對于提高循環水系統的使用壽命及節約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及其制備和應用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及其制備和應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其特征在于:該多頭殺菌滅藻劑的配方包括以下組份:N,N-二甲基芐基胺、1, 3-二溴丙烷和N,N,N,N-四甲基-1,6-己二胺。
優選的,所述多頭殺菌滅藻劑分子結構如下:
優選的,按下式反應得到:
一種水處理用多頭殺菌滅藻劑的制備和應用,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中間體1合成,向250mL三頸瓶中加入1,3-二溴丙烷(89.6g,0.44mol)和120mL丙酮,待溫度升至40℃時,緩慢滴加N,N二甲基芐胺(15g,0.11mol),滴加完畢后繼續攪拌15h,反應結束后抽濾,收集濾餅,用石油醚洗3次得到淡黃色固體,置于真空干燥箱恒溫45°C,干燥24h,得產物27.5g,產率7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廣源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廣源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96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