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8853.3 | 申請日: | 201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000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1 |
| 發明(設計)人: | 郝立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康鴻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李倩 |
| 地址: | 725000 陜西省安康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終端 觸發 規約 數據通信 傳感器 物聯網 智能化 通信 信號轉換模塊 場景識別 場景數據 發送檢測 建立通信 條件數據 通信號碼 匹配 發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在場景識別環境中設置傳感器和IMS通信終端,其中傳感器和IMS通信終端之間設有的數據通信規約,傳感器通過信號轉換模塊向IMS通信終端發送檢測到的數據;當IMS通信終端收到傳感器發送與數據通信規約匹配的數據,IMS通信終端被觸發,與設定的通信號碼通過IMS系統建立通信聯系。本發明為物聯網智能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辦法,根據獲得場景數據觸發IMS通信,不同的條件數據觸發不同的IMS號碼,為物聯網智能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辦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物聯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基于物聯網應用的移動偵測、人臉識別等技術發展迅猛;但是現實生活中需要分辨和識別的環境和條件很多(例如同一環境下對火警、水位、雨量、溫度、濕度等等需要識別的種類數據不同,需要相同種類的數據但因為環境不同又多了對環境中人和物的判別),同時受網絡影響及使用場景不同,移動偵測、人臉識別等具有一定的應用局限性。比如移動偵測僅應用于移動物體偵測判斷然后觸發通信連接,然而無法滿足判斷條件比較多、不同的條件能夠自動連接不同通信對象的智能化需求,而且不具備通信對象忙線中呼叫轉移等基本功能。人臉識別也是同樣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的方法,基于傳感器進行場景化識別,通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不同的條件數據觸發不同的IMS號碼,為物聯網智能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辦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數據通信規約觸發IMS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在場景識別環境中設置傳感器和IMS通信終端,其中傳感器和IMS通信終端之間設有的數據通信規約,傳感器通過信號轉換模塊向IMS通信終端發送檢測到的數據;
當IMS通信終端收到傳感器發送與數據通信規約匹配的數據,IMS通信終端被觸發,與設定的通信號碼通過IMS系統建立通信聯系。
所述的數據通信規約是對傳感器采集到的傳感數據進行以下設置:對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信號轉換模塊按照十六進制方式,再依據其與IMS通信終端的連接方式,生成能夠被IMS通信終端識別的方式進行通信;
IMS通信終端與通過信號轉換模塊之間通過虛擬串口或RS485或RS232有線方式連接,IMS通信終端與通過信號轉換模塊之間按照約定好的十六進制規則設定進行通信,如下規則設定:
幀頭/類型/MAC0~MAC3/工作狀態/傳感器數據/CRC_H/CRC_L;
其中,“工作狀態”和CRC_H之間為每種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數據全為0則表示沒有采集到數據,若采集到數據則按照十六進制方式表述;若該數據和IMS通信終端預設的數據相符,則自動觸發IMS通信終端進行通信;所述的信號轉換模塊按照十六進制轉文本格式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轉為IMS通信終端可識別的文本格式數據。
所述的傳感器以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與IMS通信終端建立通訊連接:
所述的有線通訊方式為:傳感器以RS485或RS232串口與IMS通信終端建立通訊連接;
無線通訊方式為:傳感器以藍牙的方式與IMS通信終端建立通訊連接;
所述的IMS通信終端為裝載有IMS系統客戶端的通訊設備。
所述的IMS通信終端與傳感器的數據通信規約匹配為:
IMS通信終端收到的傳感器發送的數據與IMS系統的設置列表中的數據格式一致則為匹配;
IMS通信終端收到的傳感器發送的數據與IMS系統的設置列表中的數據格式不一致則為不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康鴻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康鴻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88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