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脫氮填料、脫氮填料球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7718.7 | 申請日: | 201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78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郎秀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水清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0 | 分類號: | C02F3/00;C02F3/10;C02F3/30;C02F3/3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劉靜培 |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懷柔***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氮 填料球 鐵粉 硝化 鐵離子 釋放 水體 反硝化細菌 反硝化作用 羥基官能團 程序控制 二次污染 含氮物質 還原作用 污染水體 硝化細菌 硝化作用 氧化過程 磷酸鹽 分解水 可溶解 生物膜 有機碳 硝酸 掛膜 降解 乳液 脫除 脫磷 總氮 總磷 污水處理 分解 污水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脫氮填料及脫氮填料球,脫氮填料以PHBV為基體,加入鐵粉、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制成。PHBV含有羥基官能團,促進活性硝化菌的掛膜;而形成生物膜的活性硝化菌反過來又能以PHBV作為碳源進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有效分解水中的含氮物質;本發明在污水處理中大大減少碳源的添加,避免水體二次污染;并且活性硝化菌根據水體中的氮濃度分解PHBV釋放相應的碳源,PHBV的胞外降解與硝酸還原作用幾乎對等,因此PHBV不會釋放可溶解性的有機碳而污染水體;通過乳液分散將鐵粉加入到體系中,鐵粉通過失電子的氧化過程釋放鐵離子,鐵離子與磷酸鹽進行結合,實現脫磷。本發明的脫氮填料球有效降低污水中總氮、總磷,脫除效率高,程序控制簡單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脫氮填料、脫氮填料球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生態系統對外來營養氮素的依賴增大,驅動著人為活化氮大量產生,由此導致的環境問題威脅到人類健康與生命安全。污水處理過程導致的氮污染物排放成為城市生態系統氮污染的主要來源,污水處理過程中還會向環境中輸出含氮污染物,這些輸出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污水處理的環境效益。
在靜止的或流動緩慢的水體中,磷的濃度過高,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的富營養化現象已成為人類所面臨的嚴重的水環境問題之一。國際上的經驗表明,城市污水氮含量約占流入地表水體總氮負荷的34%,因此降低城市污水中氮含量是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途徑之一。近年來,政府對環保愈加重視,相繼頒布實施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規定了非常嚴格的氮排放標準,污水廠工藝脫氮一般都采用補充碳源作為作為水中脫氮,需要消耗大量的藥劑,目前常見的有“乙酸鈉、甲醇、葡萄糖”等碳源,這些藥劑投加成本高,環境二次污染大;二級出水具有低碳氮比的特點,單純依靠異養微生物進行脫氮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生物膜廢水處理技術是將微生物固定在載體上形成生物膜使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的技術,載體是微生物掛膜的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現有技術中的載體多采用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材料,但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的傳質性能差、生物相容性差,因此影響污水處理的結果。因此選擇合適的脫氮材料成為目前污水廠的迫切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針對污水處理過程氮比較高、需要持續投加碳源、載體生物相容性差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低成本脫氮填料球,本發明提供的脫氮填料球,含有大量聚羥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可直接投入水中持續降解水中氮,同時降低總磷及有機物,反應后期的聚羥基丁酸及戊酸共聚酯會持續消耗,將溶解性物質析出;聚羥基丁酸及戊酸共聚酯比表面積大,可有效降低水中氮的同時降低總磷,運營成本低廉。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脫氮填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脫氮填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含上述脫氮填料的脫氮填料球。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脫氮填料球在污水脫氮中的應用。
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法提供的脫氮填料,包括填料A,所述填料A包括以下重量百分百的原料制成:聚羥基丁酸戊酸共聚酯50-60%,硝化細菌5-15%,反硝化細菌5-15%和鐵粉25-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水清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水清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771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