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骨加強部件及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7380.5 | 申請日: | 201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167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韓成標;范玉;楊梅;孫武;毛艷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C5/18 | 分類號: | E04C5/18;E04C5/01;E04C3/34;B28B19/00;B28B11/24;B28B1/52;B28B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誠化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劉英 |
| 地址: | 221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骨 加強 部件 生產工藝 | ||
一種鋼骨加強部件及生產工藝,制作鋼架:在長方形底鋼板一側固定縱截面為弧形的弧形鋼板,弧形鋼板遠離長方形鋼板的一側固定均勻分布的鋼纖維,在弧形板與弧形鋼板相反的一側固定軸線與長方形鋼板垂直的鋼針;2)鋪設泥胎:在弧形鋼板固定鋼纖維的一側,裹一層黏土層;3)黏土燒結:在100?110度范圍內烘干至黏土層含水率不超過10%,在2.4GHZ微波下,燒結,從而獲得部分鋼骨加強部件。金屬在微波下基本不受其影響,不會因微波而自身生熱,從而避免鋼纖維過度變形。部件及工藝能夠有效提高構件力學性能,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構件結構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骨混凝土的改性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混凝土和鋼骨之間粘結性的改性部件,以及該部件的生產工藝,且涉及利用該改性后的鋼骨生產預制裝配混凝土的工藝。
背景技術
部分鋼骨混凝土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鋼骨與混凝土之間在應力作用下應變不一致,混凝土與鋼材結合面之間會相互脫離,進一步導致整體結構承載能力的下降。
現階段的建筑構件為了獲得更靈活的外觀,和建筑需求,常常需要更高的強度,而承載構件大小需要越來越小,但是部分鋼骨由于前述原因,不能有效的發揮復合材料的優異性能,但為了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就要把構件尺寸設計的非常大,浪費材料,且靈活性大打折扣,不能根據所需靈活用于所需的構件位置,或設計成所需構件的結構形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輔助生產力學性能優異,結構尺寸小的部分鋼骨混凝土構件的,部分鋼骨加強部件及其生產工藝,并提供一種部分鋼骨混凝土構件生產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部分鋼骨加強部件,包括長方形鋼板,其一側固定弧形鋼板,在長方形鋼板一側固定縱截面為弧形的弧形鋼板,弧形鋼板遠離長方形鋼板的一側固定均勻分布的鋼纖維,在長方形鋼板與弧形鋼板相反的一側固定軸線與長方形鋼板垂直的鋼針;
弧形鋼板與長方形鋼板之間最大間隔不超過20mm,鋼纖維的長度在15-30mm范圍內,直徑在1-2mm范圍內,鋼針的長度在5-12mm范圍內,與長方形鋼板連接處的最大直徑為3-6mm,弧形鋼板的寬度為15-30mm,鋼纖維數量為16-24根,弧形鋼板與長方形鋼板之間的空腔內固定穿線鋼管,穿線鋼管軸線與長方形鋼板寬度方向平行,二者之間間隙10-20mm,其弧形鋼板遠離長方形鋼板的一側固定陶層。
一種部分鋼骨加強部件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鋼架:在長方形底鋼板一側固定縱截面為弧形的弧形鋼板,弧形鋼板遠離長方形鋼板的一側固定均勻分布的鋼纖維,在弧形板與弧形鋼板相反的一側固定軸線與長方形鋼板垂直的鋼針;弧形鋼板與長方形鋼板之間最大間隔不超過20mm,鋼纖維的長度在15-30mm范圍內,直徑在1-2mm范圍內,鋼針的長度在5-12mm范圍內,與長方形鋼板連接處的最大直徑為3-6mm,弧形鋼板的寬度為15-30mm,鋼纖維數量為16-24根,弧形鋼板與長方形鋼板之間的空腔內固定穿線鋼管,穿線鋼管軸線與長方形鋼板寬度方向平行,二者之間間隙10-20mm;
2)鋪設泥胎:在弧形鋼板固定鋼纖維的一側,裹一層黏土層,厚度為鋼纖維長度的1/4-1/3;長方形鋼板的兩端伸出弧形鋼板兩側,伸出長度與黏土層的厚度相同;
3)黏土燒結:在100-110度范圍內烘干至黏土層含水率不超過10%,在2.4GHZ微波下,保持溫度1000-1200度進行燒結,從而獲得部分鋼骨加強部件;金屬在微波下基本不受其影響,不會因微波而自身生熱,從而避免鋼纖維過度變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陶層與鋼纖維復合的加強部件與混凝土配合在鋼骨內外能夠形成過渡層,使鋼骨與混凝土的受力反應更趨于一致,提高結構整體連續性,能夠以更少的混凝土和鋼材用量,或等更有益的力學性能,使構件結構更靈活。
附圖說明
圖1是部分鋼骨加強部件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73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橋梁節段預制場的智能化控制系統
- 下一篇:鋼筋籠與鋼模板整體直錨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