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焦爐蓄熱室作為烴類轉化爐的工藝有效
申請號: | 201910367060.X | 申請日: | 2019-05-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559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5 |
發明(設計)人: | 達娜杉;楊皓;寧平;鐘俊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皓 |
主分類號: | C01B3/36 | 分類號: | C01B3/36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焦爐 蓄熱 作為 轉化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焦爐蓄熱室作為烴類轉化爐的工藝,將焦爐2%以上的蓄熱室改為烴類轉化室,烴類轉化室的燃氣供給改為烴類總濃度高于或等于焦爐氣的氣體,烴類轉化室的助燃氣供給轉為富氧空氣或純氧,轉化室的氣體反應溫度最多低于改造前的燃燒溫度5℃而不能高于原燃燒溫度,未作為烴類轉化室的蓄熱室仍然使用原來的燃料與空氣系統;烴類轉化室的煙道氣(轉化氣)出口與非烴類轉化爐的蓄熱室煙道與余熱回收系統各自分開,由此實現烴類轉化在焦爐蓄熱室完成的目的,作為烴類轉化室燒嘴改為轉化爐燒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節能、環保領域,是一種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氨醇生產用焦爐氣或天然氣消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焦炭生產過程產生的煤裂解尾氣稱為焦爐氣,通常的做法是將焦爐氣的40-60%用作焦爐直接燃料,其他部分用作合成轉化氣。
焦爐氣轉化制合成氣使用特制的轉化爐。投資巨大。轉化過程中能量消耗非??捎^。
焦爐氣轉化制合成氣第一種方法,使用蒸汽催化轉化焦爐氣中的烴類。
焦爐氣轉化制合成氣第二種方法,使用氧氣(空氣)催化轉化焦爐氣中的烴類。
焦爐氣轉化制合成氣第三種方法,使用氧氣(空氣)非催化轉化焦爐氣中的烴類。
目前公開的報道都是使用特制的轉化爐,如此可以高效的轉化焦爐氣中的烴類。
天然氣轉化制合成氣的方法與焦爐氣一致。
常用的焦爐,蓄熱室與炭化室間隔布置,蓄熱室燃燒焦爐氣或其他可燃氣體,使用空氣作為助燃氣體,所有的蓄熱室的進燃氣管道、煙道氣管道并聯,而所有的進空氣管道并聯,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經不同的管道進入蓄熱室燃燒。燃燒后氣體溫度達到結焦溫度或高于結焦溫度50℃以內。
轉化爐與焦爐蓄熱室的燃燒過程都有不少的熱損失,而且由于轉化氣與焦爐煙氣出口溫度遠高于進氣溫度,回收熱量過程伴隨大量熱損失。
發明內容
為了減少總的熱損失,本發明將焦爐2%以上的蓄熱室改為烴類轉化室,烴類轉化室的燃氣與蓄熱室分開,供給改為烴類總濃度高于焦爐氣的氣體(例如脫氫焦爐氣)或仍然使用焦爐氣而不使用過熱蒸汽參與轉化過程,烴類轉化室的空氣供給轉為富氧空氣或純氧,蓄熱室的氣體反應溫度最多低于改造前的燃燒溫度5℃而不能高于原來的燃燒溫度,未作為烴類轉化室的蓄熱室仍然使用原來的燃料與空氣、煙道氣系統;烴類轉化爐的煙道氣(轉化氣)出口與非烴類轉化爐的蓄熱室煙道與余熱回收系統各自分開,由此實現烴類轉化在焦爐中完成的目的。這個做法的最大優勢是減少單獨建設轉化爐的費用,同時把轉化爐的熱量損失+焦爐的熱量損失變為只有焦爐的熱量損失,節約了能量。為了盡量減少烴類氣體的氧氣使用量,原來蓄熱室的操作溫度需要盡量降低到低于原燃燒溫度5℃。由于轉化氣過程屬于欠氧燃燒,因此原蓄熱室燒嘴需要改為轉化爐燒嘴。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將40孔焦爐中的中部2孔蓄熱室改作烴類轉化室,把烴類轉化室的空氣。煙道氣系統與其他38孔蓄熱室進行分隔。烴類轉化室改送100%純氧,燃料系統保持一致,但氧氣流量控制閥要單獨設立,但燃料氣流量控制閥單獨設立,如此才能保證烴類轉化室的總熱量提供等于其他蓄熱室放熱+轉化熱量。烴類轉化室燒嘴要另行設置。烴類轉化的煙道要與其他蓄熱室的煙道分離設立。如此一來可將全部焦爐氣4%左右轉化成合成氣。
實施例2:將48孔焦爐中的中部22孔蓄熱室改作烴類轉化室,把烴類轉化室的燃氣、助燃系統、煙道氣與其他28孔蓄熱室進行分隔,助燃改送60%富氧,燃料系統分離設立,富氧流量控制閥單獨設立,普通蓄熱室燃料氣使用高爐氣與焦爐混合氣,烴類轉化室的原料使用含48%甲烷的焦爐氣提純氫尾氣,普通蓄熱室與烴類轉化室的流量控制閥各自單獨設立,如此才能保證烴類轉化室的總熱量提供等于其他蓄熱室放熱+轉化熱量。烴類轉化室燒嘴另行設置成轉化燒嘴。烴類轉化的煙道要與其他蓄熱室的煙道分離設立,余熱回收系統各自獨立。如此一來可將富烴氣轉化成合成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皓,未經楊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70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