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和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910366433.1 | 申請日: | 2019-05-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040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發明(設計)人: | 武建華;嚴冬松;謝勇君;張紫萱;石金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暨南大學 |
主分類號: | B61L27/00 | 分類號: | B61L27/0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協 |
地址: | 51063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有軌電車 模擬 運行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和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包括實體模型組、傳感器組、上位機和下位機;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使用上述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對有軌電車進行模擬運行;模擬運行方法包括讀取并顯示預設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根據運行設定參數數據改變有軌電車實體模型在軌道實體模型上的運行狀態,同時根據運行設定參數數據改變有軌電車模擬模型在軌道模擬模型上的運行狀態;根據實時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生成并顯示模擬運行圖組;獲取多個時間點的監測數據組,根據多個監測數據組生成并顯示監測數據表。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可對列車行駛中的各種狀況進行模擬,提前獲取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軌電車運行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和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有軌電車運行監控系統包括行車指揮系統、路口控制系統、道岔控制器和主動防護單元,其中行車指揮系統、路口控制系統、道岔控制器均與各自對應的公網通信單元連接,各公網通信單元之間通過無線方式進行通信,主動防護單元設于有軌電車的司機室內,用于識別有軌電車的障礙物,測量有軌電車與障礙物的距離。
現有的該種有軌電車運行監控系統存在的問題是,其只對列車運行過程中列車與障礙物的距離進行監控,不能監測列車與每個車站之間的距離,且列車每個時間段的發車時間和數量不能有效控制,不能提前對列車運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先模擬,應對和處理滯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前對列車運行問題進行模擬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前對列車運行問題進行模擬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本發明第一目的提供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包括實體模型組、傳感器組、上位機和下位機,實體模型組包括軌道實體模型和有軌電車實體模型;傳感器組包括設置在有軌電車實體模型上的第一電壓傳感器、第一電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設置在軌道實體模型上的第二電壓傳感器、第二電流傳感器和對射光電傳感器,多對對射光電傳感器沿軌道實體模型的延伸方向排列在軌道實體模型上。下位機獲取來自傳感器組的采集數據并生成監測數據組,上位機通過無線網絡獲取來自下位機的檢測數據組。
由上述方案可見,在有軌電車實體模型上傳感器的布置位置可根據實際路線情況而改變,方便而有效;在系統界面中設置好運行設定參數數據并啟動后,有軌電車實體模型根據設定的數據在軌道實體模型上行駛,同時界面生成與有軌電車實體模型運行狀態對應的模擬運行圖組和監測數據表,從而直觀地監測列車的行駛狀況,且運行設定參數數據包括各種速度數據、監測點位置、紅綠燈位置、站點和站點人數等,可對列車行駛中的各種狀況進行模擬,提前獲取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進一步的方案是,軌道實體模型呈環繞跑道狀。
由上可見,此設置能減小軌道實體模型的占地面積,且不影響模擬運行效果。
本發明第二目的提供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方法,使用上述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系統對有軌電車進行模擬運行;模擬運行方法包括讀取模型步驟,讀取并顯示預設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模擬運行步驟,根據從交互窗口中獲取的運行設定參數數據改變實體模型組中有軌電車實體模型在軌道實體模型上的運行狀態,同時根據運行設定參數數據改變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中有軌電車模擬模型在軌道模擬模型上的運行狀態;圖組顯示步驟,根據實時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生成并顯示模擬運行圖組;數據表顯示步驟,在執行圖組顯示步驟的同時,根據獲取的多個監測數據組生成并顯示監測數據表。
由上述方案可見,在系統界面中設置好運行設定參數數據并啟動后,有軌電車實體模型根據設定的數據在軌道實體模型上行駛,同時界面生成與有軌電車實體模型運行狀態對應的模擬運行圖組和監測數據表,從而直觀地監測列車的行駛狀況;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預存的有軌電車模擬運行模型,且運行設定參數數據包括各種速度數據、監測點位置、紅綠燈位置、站點和站點人數等,可對列車行駛中的各種狀況進行模擬,提前獲取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暨南大學,未經暨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64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