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含硒梔子苷的提取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66380.3 | 申請日: | 201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032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永賢;劉德明;潘麗萍;尹艷鎮(zhèn);梁潘霞;蘭秀;陳錦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北部灣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H17/04 | 分類號: | C07H17/04;C07H1/08 |
| 代理公司: | 廣西咕咕狗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37 | 代理人: | 朱志寬 |
| 地址: | 530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梔子 提取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含硒的梔子苷的提取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驟:(1)取梔子花粉,加入熱乙醇,超聲震蕩提取0.5~1.5h,離心,取上清液;(2)向步驟(1)中所得上清液中加入梔子粉,然后加入體積濃度為45~55%的乙醇溶液,梔子粉與體積濃度為45~55%的乙醇溶液質量比為1:20,超聲提取20~30 min,過濾,取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即得含硒梔子苷。本發(fā)明方法利用梔子花粉和梔子作為原料,通過乙醇提取得到含硒的梔子苷,含硒梔子苷得率最高可達53.49 mg·g?1;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方法操作簡潔、方便,所得含硒梔子苷純度較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梔子苷的提取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含硒梔子苷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梔子苷,也稱京尼平苷,是一種環(huán)烯醚萜葡萄糖。梔子苷有多種用途,對消炎鎮(zhèn)痛、保肝利膽、促胰腺分泌、降壓、止血、清熱、止瀉、降血糖、清除體內自由基、抗腫瘤、促進血小板凝聚及黑色素的生成等都具有明顯作用,經不同條件的發(fā)酵,可以制成天然食用色素梔子蘭(
梔子苷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劑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法、微波輔助提取法、閃式提取法等。溶劑提取法主要有水煎法、乙醇提取法、滲漏法;超聲輔助提取法是利用超聲波使藥品產生的強烈振動、高的加速度、強烈的空化效應、攪拌等特殊作用,可以破壞植物的細胞壁,使溶劑滲透到細胞中,令其中的化學成分溶于溶劑中,從而提高提取效率。孫嘉婧等用正交設計方法優(yōu)化了水為溶劑從梔子中提取梔子苷的條件:超聲頻率為100 kHz,料液比為1:15,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min,梔子苷得率為33.58 mg·g- 1。歐陽微等采用響應面的方法對超聲提取梔子苷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在超聲功率為750 W、超聲時間47 min、乙醇濃度52%、液料比1:64時,梔子苷得率為35.49 mg·g- 1。劉良坡等采用響應面分析方法優(yōu)化超聲提取梔子苷工藝為:乙醇濃度40%,超聲功率90 W,料液比1:60提取時間40 min,提取2次,梔子苷的實際收率達到19.017 mg·g- 1。
梔子苷目前常用的分離方法主有大孔樹脂吸附洗脫法、氧化鋁柱層析法、超濾法、高速逆流色譜法等。近年來廣泛使用的大孔樹脂吸附具有對植物生物活性成分選擇性好、吸附容量大、機械強度高、吸附速度快、分離效果好、再生處理方便等優(yōu)點,并且在分離過程中無殘留,無污染,無副作用,在天然產物工業(yè)化提取分離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現今技術中提取梔子苷存在提取率不高,提取率高的情況下對設備要求或者提取條件較為苛刻,并且也沒有相關能夠提取得到一種富硒梔子苷的方法,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夠提取到含硒的梔子苷,并且提高梔子苷的提取率,降低提取成本的方法。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發(fā)明一種含硒梔子苷的提取方法,利用乙醇做溶劑對梔子花粉和梔子進行提取,旨在得到一種含硒的梔子苷的提取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含硒的梔子苷的提取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驟:
(1)取梔子花粉,加入熱乙醇,超聲震蕩提取0.5~1.5h,離心,取上清液;
(2)向步驟(1)中所得上清液中加入梔子粉,然后加入體積濃度為45~55%的乙醇溶液,梔子粉與體積濃度為45~55%的乙醇溶液質量比為1:20,超聲提取20~30 min,過濾,取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即得含硒梔子苷;其中,所述的梔子為梔子烘干后研磨成粉末。
其中,步驟(1)中所述的熱乙醇為55℃體積濃度為55%的乙醇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北部灣大學,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北部灣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63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