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循環式高效提標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5782.1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026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元西方;張建飛;王志穩 | 申請(專利權)人: | 倍杰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侯越玲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興***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高效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循環式高效提標系統,至少包括缺氧池,缺氧池包括:反應容器、用于在操作中將來自調節池的液體引入反應容器中的第一進液口、用于在操作中將來自好氧池的液體引入反應容器中的第二進液口、出液口、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至少一個氣液分離器、至少一根上行管和下行管,其中,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通過至少一根上行管連接于氣液分離器,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在缺氧池的液體中收集液體中產生的氣體并通過上行管傳輸至氣液分離器,下行管連接于氣液分離器以將氣液分離器中的液體下送至反應容器的中部或者底部。本發明能有效減少過量的厭氧細菌被從溢流口沖出,以穩定缺氧池的負載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領域和生態環保產業,特別是水污染防治和廢水深度處理,尤其涉及一種循環式高效提標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和/或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也稱為厭氧消化。厭氧消化技術是最重要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之一,它使固體有機物變為溶解性有機物,再將蘊藏在廢棄物中的能量轉化為沼氣用來燃燒或發電,以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回收;厭氧消化后殘澄量少,性質穩定。具體地,厭氧消化指有機質在無氧或者低含氧的條件下,由兼性菌和厭氧細菌將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CH4、CO2、H2O和H2S的消化技術。
厭氧消化被廣泛應用于污水畜禽糞便和城市有機廢棄物處理等方面沼氣工程技術有可以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產可再生能源等目標。例如,公開號為CN105800778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效脈沖厭氧濾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有組合填料和間隔設置在所述組合填料上方的溢流堰,池體上方設置有鐘罩虹吸式脈沖發生器,所述鐘罩虹吸式脈沖發生器的排氣箱位于所述溢流堰處,所述排氣箱的排水下口與縱向設置在池體內的布水干管相連通,所述布水干管穿過所述組合填料區域后與位于池體底部區域的排泥管以及位于所述排泥管下方的多條穿孔布水支管相連通。該厭氧濾池結構簡單,工程造價低,維護方便。當具有廢水與位于缺氧池內的厭氧細菌接觸時,產生甲烷氣體。產生的甲烷氣體帶動缺氧池內的液體向上運動,到達位于缺氧池上方的脫氣裝置,其中氣體與流體分離,并且氣體離開裝置,而流體向下流到反應器的底部,以便在循環中再次使用。然而,當向上流動的水和上升的氣泡攪動生物質絮凝物和顆粒時,可能讓液面發生波動,也可能產生湍流,進一步可能導致過量的厭氧細菌被從溢流口沖出,從而大大限制了缺氧池的負載能力。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循環式高效提標系統,本發明通過在缺氧池的液體中直接聚集產生的一部分氣泡并通過上行管輸送至氣液分離器,由此減少向上流動的水和上升的氣泡攪動生物質絮凝物和顆粒,有效減少過量的厭氧細菌被從溢流口沖出,以穩定缺氧池的負載能力。
根據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一種循環式高效提標系統,至少包括缺氧池,缺氧池包括:反應容器、用于在操作中將來自調節池的液體引入反應容器中的第一進液口、用于在操作中將來自好氧池的液體引入反應容器中的第二進液口、出液口、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至少一個氣液分離器、至少一根上行管和下行管,其中,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通過至少一根上行管連接于氣液分離器,至少一個氣體聚集器在缺氧池的液體中收集液體中產生的氣體并通過上行管傳輸至氣液分離器,以減少液面波動;所述下行管連接于氣液分離器以將氣液分離器中的液體下送至反應容器的中部或者底部。
根據一個優選實施方式,缺氧池包括用于在操作中將反應容器中的液位的高度控制在預定高度范圍的液位控制器,所述出液口在低于或者等于所述預定高度范圍的下邊界的高度處連接到所述反應容器,缺氧池包括設于反應容器中的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等于或者高于所述預定高度范圍的上邊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倍杰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倍杰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57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