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貫穿多層長甲板的多功能圍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5051.7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919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邱偉強;李慧鵬;韓龍;黃鍇;顧雅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3B3/48 | 分類號: | B63B3/48;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高振紅 | 
| 地址: | 20000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貫穿 多層 甲板 多功能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貫穿多層長甲板的多功能圍井,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設置的露天甲板、若干中間甲板、內底板以及外底板,露天甲板和外底板之間垂直設有主要縱艙壁,主要縱艙壁的側端面上設有半圓形圍壁,半圓形圍壁與主要縱艙壁構成圍井,圍井的上端面與露天甲板的下端面固定連接,圍井的下端面與外底板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圍井內部自上而下水平設有若干加強筋。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圍井,解決了由于剪切變形產生的局部極高應力,提高了船體結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貫穿船體整個高度方向的圍井系統兼做緊急狀態下的逃生通道、計程儀和測深儀的安裝場所,以及游客欣賞海底景色的觀光處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貫穿多層長甲板的多功能圍井。
背景技術
在郵輪距離首垂線或者尾垂線0.25倍船長附近的區域,往往是波浪剪力最大,靜水剪力較大的區域。而在距離首、尾垂線0.25倍船長的地方多數郵輪的承剪縱艙壁的上下連續性不能得到保證,往往被位于干舷甲板之上、旅客甲板之下的諸多大型餐廳、大型酒吧、大型演藝廳、賓館所間斷。這些公共區域面積要求極大,要求在整個船寬范圍內沒有艙壁結構,因此與上下縱艙壁之間的連接不得不依靠立柱,具體典型圖例參見附圖1。
由于這些立柱承受了較大的總縱剪切變形,因此極易發生屈曲破壞,立柱與上下艙壁相交點附近的應力水平往往是全船最大的區域,是船體結構加強的重點;同時一旦郵輪在極端惡劣海況下發生海損導致傾覆,如康科迪亞號觸礁后傾覆、歲月號在湍流中傾覆、東方之星號在龍卷風中傾覆,被壓載船體內部的幸存人員無法從鋼制船體中逃脫,外面的救援人員也無法進入鋼制船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郵輪中立柱極易發生屈曲破壞以及一旦郵輪在極端惡劣海況下,壓載船體內部的幸存人員無法從船體中逃脫,外面的救援人員也無法進入船體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貫穿多層長甲板的多功能圍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了一種貫穿多層長甲板的多功能圍井,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設置的露天甲板、若干中間甲板、內底板以及外底板,所述露天甲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間垂直設有主要縱艙壁,所述主要縱艙壁的側端面上設有半圓形圍壁,所述半圓形圍壁與所述主要縱艙壁構成圍井,所述圍井的上端面與所述露天甲板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圍井的下端面與所述外底板的上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圍井內部自上而下水平設有若干加強筋。
進一步地,在所述內底板上方的所述圍井的內壁上鋪設有彈性阻尼涂層,在所述內底板上方的所述圍井內壁自上而下等間距設有若干彈性緩沖休息墊。
進一步地,所述圍井上端面與所述露天甲板下端面之間設有第一水密封板,所述第一水密封板上開設有第一人孔,所述第一人孔的長和寬分別為500mm-700mm和600mm-1000mm。
進一步地,所述圍井的內部自上而下等間距設有若干第二水密封板,若干所述第二水密封板與若干所述中間甲板齊平設置,若干所述第二水密封板上開設有第二人孔,所述第二人孔的長和寬分別為500mm-700mm和600mm-1000mm。
進一步地,所述圍井內的下端區域水平設有第三水密封板且所述第三水密封板與所述內底板齊平設置,所述第三水密封板上開設有第三人孔,所述第三人孔的長和寬分別為500mm-700mm和600mm-1000mm。
進一步地,所述外底板上端面被所述圍井下端面包圍的部分開設有第四人孔,所述第四人孔為橢圓形且所述第四人孔的長和寬分別為2400mm-3600mm和200mm-1100mm。
進一步地,在所述內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間的所述圍井的內部空間大于在所述內底板和所述露天甲板之間的所述圍井的內部空間,所述內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間的所述圍井內壁上設有至少兩個遙控定向照明光源,所述內底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間的所述圍井內設有備用風機和應急通話裝置;所述內底板和所述露天甲板之間的所述圍井內部等間距設有若干感應照明光源且若干所述感應照明光源均設于若干所述中間甲板的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50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包括電池盒鎖定裝置的電動車輛
- 下一篇:船體分段無余量建造工藝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