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抗拉粘結強度試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4195.0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9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盧長波;徐敏;徐文杰;趙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9/04 | 分類號: | G01N19/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黃素萍;徐關壽 |
| 地址: | 310004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試件 基底 粘結 無機材料 混凝土 制作 抗拉 粘結強度試件 粘結強度試驗 制備 標準養護 老混凝土 理想狀態 切割成型 專用夾具 后粘結 配合比 上夾具 下夾具 打毛 拉伸 試驗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抗拉粘結強度的試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作基底試件,包括制作混凝土基底試件或基余無機材料基底試件,混凝土基底試件需提前制備,強度等級和配合比應與設計或老混凝土一致,標準養護28天待用;其余無機材料基底試件采用切割成型;基底試件尺寸為150mm×150mm×50mm,粘結接觸面進行人工打毛處理,使表面平均構造深度為2~3m;一組試件應制作六個基底試件;(2)制作拉伸專用夾具,按試件尺寸制作上夾具和下夾具;(3)制備粘結強度試件,共制作六個;(4)分別對六個粘結強度試件進行抗拉粘結強度試驗;(5)獲取試驗結果。通過本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狀態下混凝土與其余無機材料按不同方法粘結后粘結面的粘結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設工程領域,可用于測試直接粘結或采用粘結劑粘結的巖石與混凝土、新老混凝土結合及混凝土與無機材料的抗拉粘結強度的室內試驗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檢測規范中粘結強度試驗方法,基本都采用劈裂試驗,通過劈裂強度換算成抗拉粘結強度,但劈裂試驗受力狀態和抗拉粘結強度的破壞狀態并不完全一致。而目前工程混凝土粘結面多為抗拉受和剪切受力,故一程能完全按抗拉破壞狀態進行的強度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確定試驗方法主要的難點主要為以下三點: 1、需要一種使試驗力和粘結力抗拉方向一致的試驗夾具,該夾具應通過裝置抵消試件的自重和自動對正來減小試驗誤差,2、確定試件的粘結受力面積,受力面積過大會試件過重過大,制備不易,受力面積過小又沒有代表性,使多個試件的數據有較大的方差,不利于數據統計分析。3、目前沒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的過程方法。本發明主要通過設計出專用的抗拉受力粘結強度試驗夾具,模擬混凝土粘結面抗拉受力狀態,根據夾具的結構特點和減小試驗誤差的要求,編制了混凝土抗拉粘結強度試驗方法,可以通過該試驗方法得到混凝土與其余無機材料的抗拉粘結強度。特別是可以檢測噴射混凝土與巖石的粘結強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試樣制備,試驗工具的制作、抗拉粘結破壞試驗,試驗數據處理等幾方面來最大限度的模擬了粘結面抗拉破壞的受力狀態并減小了試驗誤差,可以作為抗拉粘結強度的基本試驗,通過本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狀態下混凝土與其余無機材料按不同方法粘結后粘結面的粘結強度。
具體來說,本發明提供一種抗拉粘結強度的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基底試件,包括制作混凝土基底試件或基余無機材料基底試件,混凝土基底試件需提前制備,強度等級和配合比應與設計或老混凝土一致,標準養護28天待用;其余無機材料基底試件采用切割成型;基底試件尺寸為 150mm×150mm×50mm,粘結接觸面進行人工打毛處理,使表面平均構造深度為 2~3m;一組試件應制作六個基底試件;
(2)制作拉伸專用夾具,按試件尺寸制作上夾具和下夾具;
(3)制備粘結強度試件,共制作六個;
(4)分別對六個粘結強度試件進行抗拉粘結強度試驗;
(5)獲取試驗結果。
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步驟(2)中,上夾具包括兩個側板、壓板、蓋板和用于固定側板和蓋板的螺栓;側板頂部有折彎部,用于承接蓋板;側板折彎部和蓋板端部上具有插入螺栓的通孔;下夾具包括容納試件的凹槽,位于凹槽內的托板以及連接在托板和凹槽底部的彈簧。
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夾具還包括固定在蓋板外表面中心處的接插件和絲桿;所述絲桿與接插件的凹陷可拆卸式連接;下夾具還包括拉桿,拉桿固定在凹槽底部外壁中心。
通過上夾具的側板和壓板以及蓋板的配合,來側向夾持試件,能夠保證在試件受力時,不會發生試件內部先于粘結面被破壞,從而導致無法測試粘結強度的問題。
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壓板位于蓋板下方并位于兩個側板之間。具體的,壓板位于蓋板和試件之間,用于壓住試件,使試件垂直位于上夾具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41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