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1910364072.7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50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發明(設計)人: | 布塞拉·阿布德爾克林;蘇建豐;姚先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諸暨艾爾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D04B15/06 | 分類號: | D04B15/06;D04B15/94;D04B15/99 |
代理公司: | 北京山允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1 | 代理人: | 胡冰;宋少華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織機 沉降 裝置 | ||
1.一種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降鋼圈,所述沉降鋼圈固定在編織機的落物筒(6)外側,所述沉降鋼圈具有起伏結構的沉降間隙(51),所述沉降間隙(51)用于容納編織機的沉降片(1)的下端;
引導圈,所述引導圈設置在所述沉降鋼圈的外側,所述引導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編織機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過;
升降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帶動沉降片(1)升降;
旋轉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轉以帶動沉降片(1)擺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鋼圈包括:
上沉降鋼圈(4),所述上沉降鋼圈(4)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側;
下沉降鋼圈(5),所述下沉降鋼圈(5)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側,與所述上沉降鋼圈(4)間隔一定距離形成有起伏的沉降間隙(51),
其中,沿著所述沉降間隙(51),在所述上沉降鋼圈(4)和所述下沉降鋼圈(5)相對位置處分別設置有沉降凸點(52)和沉降凹陷(5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圈包括:
內引導圈(3),所述內引導圈(3)設置在所述沉降鋼圈的外側,所述內引導圈(3)上具有第二凹槽(31),用于容納所述沉降片(1);
外引導圈(2),所述外引導圈(2)設置在所述內引導圈(3)的外側,所述外引導圈(2)上具有第一凹槽(21),用于容納所述沉降片(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物筒(6)上端具有落物筒喇叭口(61),所述沉降片(1)設置在所述落物筒喇叭口(61)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片(1)的下端具有沉降片凸起(111),所述沉降片(1)的上端具有線鉤(112),所述沉降片凸起(111)位于沉降間隙(51)中,所述線鉤(112)穿過所述引導圈上的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單元包括:電機(12)和第一傳動裝置,所述第一傳動裝置連接到所述落物筒(6)底部,所述電機(12)能夠驅動所述第一傳動裝置來升降所述落物筒(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包括:
第一齒輪(13),所述第一齒輪(13)連接到所述電機(12)的輸出軸;
第二齒輪(14),所述第二齒輪(14)與所述第一齒輪(13)耦合;
齒輪座(7),所述齒輪座(7)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齒輪(14)耦合,另一端與所述落物筒(6)耦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單元包括:氣缸(11)、第二傳動裝置和鎖緊圈(15),第二傳動裝置連接在氣缸(11)和鎖緊圈(15)之間,鎖緊圈(15)連接在所述落物筒(6)上,氣缸(11)驅動第二傳動裝置和鎖緊圈(15)來旋轉所述落物筒(6)。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包括:
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旋轉連桿(9)與第二旋轉連桿(10),第一旋轉連桿(9)還與氣缸(11)連接,第二旋轉連桿(10)還與伸縮式鎖緊圈(15)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編織機沉降片裝置,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升降控制單元升降所述落物筒(6)到位后,所述鎖緊圈(15)和所述落物筒(6)鎖緊,氣缸(11)經由第二傳動裝置推動鎖緊圈(15)擺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諸暨艾爾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諸暨艾爾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407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燃燒組件和壁掛爐
- 下一篇:一種用于圓針織機的無虛線成圈裝置和圓針織機